2015年3月28日,经管学院乒乓球队经过与工物、美院、机械、计算机、电机等院系的激烈比赛,获得团体赛亚军。
残缺的阵容,不残缺的团队
2011,甲组第二;2012,甲组第三;2013,甲组第二;2014,甲组第二。经管乒乓球队辉煌了四年,然而,2015却意外地让人担忧,在男单主力、精神领袖李达缺席,女单重要人物李想、李坤颐缺席,校友小猪哥(单国巍)无法参赛的情况下,五局三胜的比赛之路变得无比模糊——今年,残缺的阵容甚至令人感觉小组出线都困难!
上场阵容虽然有诸多缺憾,但乒乓球队却没有任何缺失。刚刚知道阵容问题后,一字班负责乒乓球的部长朴昭妍就主动提出帮助今年部长了解信息、共同带领训练。乒乓球训练的晚上,二字班部长华晓冬也主动带着水和香蕉来为大家加油。体育部长一年一换,他们却不曾真的离开。一个月在气膜馆的乒乓球训练,老人没有离开,新人却越发多了起来,无数次的寻找和训练后,四字班的张欣仪、王佳楠、洪逸曦,MBA学长周英辉成为了球队的新成员。征战马杯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完整。
小猪哥(校友单国巍)来观看训练
28日,比赛的日子,也是整个团队最为重视的日子。早晨的第一场比赛,远在上海的李达便在群里要求直播,他表示自己可以根据直博了解对手和比分情况,帮助排兵布阵。精神领袖身不在北京,却依然在精神上带领着我们。略有发福的球队吉祥物小猪哥已经参加了十年的乒乓球赛,这次虽无法上场,却还是赶回北京观战,并在中场休息和暂停的时候为场上队员提出宝贵建议。教练张迪洋参与了大部分训练并认真指导,还在自己院系进行乙组比赛的同时抽出时间看经管队员打球,赛中多个关键的局势都在教练的指导下化险为夷。接近校队水平的吕江波无法为经管征战,却也没有忘记为经管队伍加油助威。零字班部长刘悦不仅又一次来为乒乓球加油,还注意观察下场对手的比赛情况,为半决赛的排阵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三字班的赵艺涵在场下帮助收集了大量关键性的对手信息,大大提高了经管对对手的了解。四字班的黄一铭学长(2004级)自己并不擅长打乒乓球,却还是像去年一样抽出时间为经管拍摄了高质量的照片。马杯乒乓球的赛场上只有八个人,甚至每场比赛能上场的只有六个人,但经管乒乓的团队却是几十个人的大家庭。
他们稳赢两分,但第三分属于我们
即使场下做了最大的努力,场上的情况依然不可控制。五局三胜的比赛,面对每一个对手都要一分分地分析得失。小组赛时我们虽然抽到了好签,但比赛也绝不轻松,甚至即使我们以小组第二的成绩出线,都有可能在八进四的淘汰赛中被强队迅速淘汰,因此,经管不能输掉任何一场比赛。无论如何,主力的半数缺席都是我们的硬伤。
第一场小组赛,经管对工物。乒乓球的技术分层十分明显,非校队水平面对校队队员基本稳输。工程物理系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校队,经管只有童姝姐(王童姝)和校队女生有一拼之力。这种情况下,第一场男单以1:2被逆转落败几乎预示着经管最多只能作为小组第二出线,第二场女单比赛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决胜局。在充满斗志的童姝姐的压力下,对方变得有些慌乱,最后童姝姐以11:7,11:9的小优势拿下了女单。随着陈恬的男单胜利和张欣仪/陈骁的混双胜利,经管以3:1战胜了工物,为后面的小组第一、进而在相对把握的半场进行淘汰赛打下了基础。
女单赛场上的王童姝
第二场小组赛,经管对美院。初升甲组从未接触过的美院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未知,幸运的是,虽然由于队员紧张赛况有所波折,但最终经管以3:0获胜,锁定小组第一出线!
小组赛拿下混双、女单的张欣仪
中午的淘汰赛二次抽签时,经管抽上了一个水平相似的对手——机械系。在艺涵对对手仔细观察和李达电话布阵的帮助下,我们兵出奇招,直接与对方进行硬碰硬的对撞,凭借毫不手软的心理素质和压倒性的加油气势,一鼓作气以3:0进入了半决赛的争夺当中,团队获得这样的成果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呆萌却无比给力的陈恬
拿下了每一场混双的队长陈骁
半决赛,面对计算机,我们遇到了更为严峻的“对方稳赢两分”的问题——两个校队男生,其中一人甚至获得过首都高校赛的男单冠军,五局三胜制下,技术差距让我们没有一点机会。在女单、混双的拼搏下,2:2的大比分将两系送入了最后一场男单比赛,MBA学长周英辉与对方男三号的对决。除了硬拼,别无他法,水平相当,比分无比胶着。9:11、11:9……欢呼和惋惜声中,2:2的局比分将最后一局比赛推入了期待又担心的高潮。当对方连胜几球,将比分追平到8:8时,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然而,到底是英辉学长的沉着冷静更胜一筹,计分板上属于经管的11翻下来的时候,现场所有的经管人都在一起呐喊,一起欢呼!知道比赛结果后,没有一种文字可以表现出来看到追平时的心塞,也没有一种语言足够宣泄出最后胜利的骄傲,这场比赛的第三分,属于经管!
半决赛的最后一场
乒乓球团体赛,每一个队员都无比重要。童姝姐、吴彦琦、张欣仪、陈骁的女单和混双,每场比赛都能拿分让我们面对任何对手都有一拼之力,周英辉学长强大的心理素质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陈恬无比稳定的发挥拼赢了每一场有可能的男单,王佳楠、洪逸曦面对校队的高手时也绝不怯场放弃,努力打好每一个球。乒乓球团体赛,却也不是一个两个强大的队员可以支撑起来的,我们没有一个校队队员,但我们四年闯进决赛,纵然对手强大的个人能力可以稳赢两分,我们也能凭着团队气势和坚定意志拼下属于经管的第三分!
接球的洪逸曦
王佳楠准备发球
翘课也要参与训练的吴彦琦
好基友,一辈子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这句话常用来体现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但在乒乓球队里,这不只是队员之间的友谊,更是经管学院和老对手电机系之间的团队友谊。
从2013到2015,三年亚军,三年决赛,都是经管与电机的对抗。面对全部校队选手的电机,在双方都知道比赛结果的情况下,赛前的排兵布阵便从紧张的博弈变成了友谊的科斯谈判,为了锻炼新人,也是为了双方老人之间的纪念。友谊赛一般的决赛结束后,看着计分板上的0:3,心里尽管有着遗憾和不甘,但更多的还是一年一度老朋友再聚首的感动。时光匆匆,三年决赛,三年相见,上场队员在年年变化,两队之间的友谊却一直在延续。
2013 半决赛第五场第五局11:9绝杀,才使我们和电机在决赛相见
2014 决赛后合影
2015 决赛后合影
马约翰杯乒乓球团体赛,不是“男单—女单—男单—混双—男单”比赛的叠加,而是团队的比赛。这张赛后合影中,有为经管打了十年乒乓球的校友,有70后的MBA学长,有博士生,有硕士生,有往年的体育部部长,也有四字班的小鲜肉。确切说,这张照片中,有经管学院乒乓球队。
2015年的马杯乒乓球赛已经结束,千想万想,或许太长,但还是用达哥的这段话作为结束语最好:
“成绩的背后是一个组织强大的凝聚力,这是经管乒乓真正的精神。我们因为乒乓走到了一起,见证小球在经管这几年的体育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快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没有一个校队队员,但我们四年闯进决赛。我们队伍的年龄差很大,但我们从来不缺乏相互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心灵相通,这满满的都是爱。一届一届这么走下去,把接力棒传递下去,每个人的付出都是为了这个集体的更新换代,生生不息。经历过才知道这里面的感情有多深,也才能体会到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常的努力,这个集体才能够不松散,不局限,才能够持续有新的力量,新的生机,但却延续好的传统,越来越深的情感,还有永远不会暗淡的赛场上光辉。”(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