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言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交换 学生感言 正文

经16 王星焘/2012年夏季赴美国参加“清华大学海外研修项目”

 

王星焘
2011-6
高中就读于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
140年前,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留下了“始惊,次醉,终狂”的感慨;这次赴美学习,虽未能像岩仓使节团般有如此之深的感叹,却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别有一般滋味。
感受最深的其实是城市与人。在美国停留了三周,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纽约,时间虽短,却有一番感受。从北京到纽约,再从纽约回到北京,虽说二者都是国际大都市,却有不一样的味道。若以城市发展变迁而论,个人觉得国际第一大都市恐怕不及北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表更加炫目、更加现代的北京展现在我们面前;而纽约,似乎伴着世贸大楼的倒塌、随着岁月的侵蚀,往昔夺目的光彩在渐渐黯淡,市区变得老旧。
但外表之下是不一样的状态。在数十年的改造拆迁中,新北京取代了更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北京,故宫、天坛、四合院等传统的文化建筑如孤岛般散落在二环内各处。而纽约,虽显得老旧,但那是经过时光淘洗后沉淀下来的特质,随处可见带有浓厚西方特色的建筑,让我们领略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而非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北京地铁虽然崭新,但里头永远是拥挤不堪的人流;纽约地铁虽然老旧,却从不拥挤。北京有宽阔的街道,却总是有交通堵塞;曼哈顿街道虽不宽敞,却更加有序。故宫里总能见到大队游客跟着导游匆匆走过一座座宫室,闪光灯从来不停,却很少停下脚步在一件青瓷上驻目;大都会博物馆里常见一家人悠闲地漫步于各展厅,仔细端详着一幅幅画,一件件雕塑。在纽约,早晨街边的环卫工人都能微笑着向你打声招呼;找不到方向时路边素不相识的行人也能热情的向你指路,还用不熟练的中文说声“你好”,“再见”。
美国的经济实力、创造力毋庸置疑,这是我们极力想追赶的。但在追求经济总量、专利数量的同时,也应注意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毕竟,谁都不想生活在冰冷、缺乏信任的地方。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在她脚下,不只有我们的同胞,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在走向世界,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时,要不时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我们真的有大国民众应有的面貌吗?
同时,我们还要回答,我们是否真正让世界了解了我们,我们的声音真的被世界认可了吗?我曾就此向中国留学生询问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是普通民众对中国并不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更多的是来自媒体和政客的言论,或许民众喜欢中国,但并不真正了解中国。而中国在宣传自己的文化历史方面做得并不成功,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消除分歧。中国还要在世界舞台上做得更多。
短短的三周,不仅给了我一个观察外面世界的机会,也使我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可以说,这次赴美学习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