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言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交换 学生感言 正文

经14 刘晶晶/2012年夏季赴美国参加“清华大学海外研修项目”

刘晶晶
2011-4
高中就读于内蒙古北重三中
飞机离北京越来越近了,我还沉醉在对这段为期23天的游学历程的回忆中。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学校,为我们这些刚读完大一的学生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出国增长见识,并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其他任何一所高校的学生而言,都是不敢奢求的。再者,通过这次游历,我收获了知识,留下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知名大学之一,有幸在那里聆听教授们的教诲,享受一流的教学设备,体验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我在这个假期中最大的收获。我不仅获得了有关金融、咨询、媒体等领域的知识,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设想,并且获得了例如撰写简历、谈判技巧等实用性很强的指导。在语言方面,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如入雾里,到后来可以基本听懂授课内容。除了上课,我们还参观了像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哈佛、MIT、耶鲁等院校。随着这些高校揭开披着的神秘面纱,我不难理解学校的另一重用意,那就是激励我们这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向着这些优秀高校进发。的确,那些学校有着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又有着顶尖的教授,最新的思想,确实是获取知识的好去处。
不仅是参观校园,我们也在行万里路。纽约作为经济中心,坐落着不少银行。我们先后参观了花旗、德意志银行和瑞士银行,看着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学长学姐们,我既是向往,又是犹疑,向往能有他们这样的成就,又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我相信,最终这些情感会汇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使自己能够向着这个目标进发。而目标的实现需要汗水的沃灌,我有信心突破重重障碍,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这次游学我们还专程去了联合国所在地,不仅仅让我们寄出了若干盖着联合国邮戳的明信片,更激起了我们强烈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的珍惜。就我个人而言,在看到召开各国会议的会场,感受到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不同的地位时,最先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初中历史课本上乔冠华老先生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后那开怀大笑的样子。国家的强大是我们今日有此机会的前提与保障,我们怎么可能不自豪?当看到展出的那些落后地区的简易帐篷和破旧用具时,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那些地方的女孩不能上学,12岁就要出嫁,由于结婚早,所以孩子多,没文化导致生活质量更差,不断陷入恶性循环。我很庆幸,在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地区,这种现象已经杜绝,而我们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被赋予了免费接收中小学教育的权利,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怎样的幸运与机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加以珍惜并善加利用呢?
然而,在这番行程中,我也并不总是心情愉悦。首先,安排的课程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尤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是我们这些大一学生不易理解的,英语水平更是给听课造成了很大障碍,如果学校能够将这项活动推迟一年,我们的收获也许会更大。其次,法拉盛广场的参观让我们的心中多少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华人街的脏乱与纽约市整体上清洁的市容形成鲜明对比,我似乎理解了为何中国人在国外难以得到尊重。我们在倾力发展经济的时候,精神层面缺少最基本的标准约束,以致物质虽然充裕但精神着实贫乏。这将是接下来我们的国家民族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清华大学是用庚子赔款的退款建立的,从建校初期,就有人提出“清华不幸诞生于国耻之中,更不幸成长于国耻之下,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受国耻之赐,学子既享特别之权利,当负特别之义务”。所谓国耻之赐,指的是我校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以及为当时学生提供的出国深造的机会。于是,一代代清华学子耻不如人,奋发向上,这种斗志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的清华,条件比当初优渥得多,人才却远不如当初那般不断涌现,焉知这不是我们的惰性所致?

飞机就快着陆了,我希望自己可以踏上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道路,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