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经54班的张仁杰,大家也可以叫我Michael。真的没想到已经在伯克利生活了两个月了,来时的一切还历历在目,而现在交换已经过半,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我也很开心在这篇文章里面和大家分享自己在伯克利所见所闻和感想,包括伯克利的经历是如何真正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号称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公立大学,201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四名,钱院长此前也曾在伯克利任教,不过初到伯村(伯克利分校的华人说法),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天气的寒冷和校园的朴素。不像清华大学那样子有明显的校园边界和校门,伯克利分校的校园基本上是完美嵌入到了整个城市之中,除了我们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块标记有“加州大学”字样的校牌和钟楼边上不太显眼的校徽,真的没有其他明显的标志告诉你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穷人界的哈佛”——加州伯克利分校。唯一看起来很炫耀的也可能就是那一排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停车位吧。
如何形容伯克利的交换生活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么很忙,要么很闲。除了刚开始两个星期熟悉校园,购买家具,整顿宿舍,参加迎新之外,我们在开学第一个月几乎没有任何任务。换句话说,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如何找到既好吃又便宜的中餐馆。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做饭呢?因为我们三个人住,各种厨房用品如果要自己去购买的话性价比太低了,不过真正原因是我们没有人会做饭。不过我们后来还是买入了煮面的工具,时不时也会自己“大显身手”。
进入交换的第二个月时候,一切完全都不同了,我们迎来了期中考试和各种deadline,平时回到宿舍准备面试和学习金融理论的室友们竟然开始认真地看课程课件了。别看国外本科课程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他们作业难度和数量真的很惊人,比如说《货币银行学》的每次作业都需要我们几个人集体写一个晚上才敢提交。
除此之外,我们更是前往了三藩市游玩。在三藩市,我们参观了著名的City Lights Bookstore和笛洋美术馆,品尝了貌似台湾叉烧包的烧麦,还在Macys试了半天衣服,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到美国交换一定要去看看大城市究竟长什么样子。三藩市人口不多,整个城市风格也非常村庄化,但是偶尔我们也会遇到非常繁华的街道,形形色色的商铺和正在施工的街道。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金门大桥了,就是那个在无数电影中被无数次摧毁的大桥,相信当你登上大桥时候一定会感到十分舒爽,新鲜的海风伴随宽广的视野,真是过瘾!
聊了这么多游玩和生活,我也想谈谈我的思考,从而解释我为何使用这样的标题。来伯村之前,我抱的一种心态就是要读好多的书,学习好多我梦寐以求的知识。但是来到伯村,我发现时间真的是控制不住的:每天起床后稍微折腾就到了中午,吃完中午饭已经是两点,下午翻开电脑学习一阵就直接到了晚饭时间,吃完晚饭后往往会看一会儿YouTube或者和室友聊天,这一天基本就结束了;如果有课程,那么这一天就会更快。我渐渐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之前想的那样子,我感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
而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在这里读博士的魏东学长,通过我们的追问,才知道他其实是当年的年级第一名。他告诉我说来这里交换,不要总考虑怎么狂抓紧时间学习,应该多多放松,开阔视野,见见世面,谈谈恋爱,或者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吧,出国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学长说,“你们不用老是纠结怎么学,该玩就玩。”
我想了很久,也终于明白了学长的意思。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应该顺应自己的环境,时刻清楚认识自己的需求。交换本身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的陪伴下独自生存,交换让我们设身处地体验了外国生活,开阔了视野。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学习,而我们一直都是在忽略这样的学习。所以,我们刻意地吸收身边的具体知识的同时,也要时刻留心考虑我们学习到的软性知识。
而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谦虚。谦虚的态度是我在伯克利交换深受感触的一点。我在交换之前一直是一个充分膨胀的人,不过在这里从朴素的校园到不愿意提及自己成就的魏东学长,我都感受到了国外人们的谦卑。只有谦虚,才能够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Stay hungry,其实就是广泛学习,在交换过程之中不要放弃潜移默化的学习。Stay foolish,就是保持谦卑,清楚认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提供更加广阔的进步平台。
我的分享也就到这里了,希望学弟学妹们在交换生活之中可以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撰稿:张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