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言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交换 学生感言 正文

交换季|王雪琪:93 Days with Canada Goose

王雪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6班,清华大学艺术体操队队员,白杨计划成员,Semusician古筝手,案例队成员。热爱一切与自然、艺术相关的事物,热爱跨文化沟通,喜欢笑、喜欢奇思乱想,想学泡茶画画插花,想完美做好手中的事。相信一切可能性。

伦敦郊区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坪,被几条笔直的公路环绕,很远处才有矮矮的建筑和稍微密集些的其他人类文明基础设施。在这样荒寂无人的地方拔地而起一座三层建筑,通体落地玻璃窗,日看简洁高雅、夜观金碧辉煌,外有水渠延伸环绕,内有小花园奇芳异草

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来到这个地方,和建筑门口的鹅一起,度过一个寒冷的夏天,一个寒冷的秋天,和一个寒冷的冬天。也没想到,在我终于吃腻了chicken pesto说惯了how are you之后,竟然领悟到原来financial advisor最大的作用是督促我们早存钱,原来有dividend  recapitalization这种明目张胆借钱买糖吃的好生意,原来PE Fund的最好的一笔投资可以来自大学教授的偶然介绍,原来在这个加拿大二线城市里,有一种更好更有效的挥霍时间的方式——等公交。

Ivey有诸多迷人之处,建筑设计、案例教学、师资情怀都深得我心。

Richard Ivey Building包揽过不少建筑类奖项和荣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构造装饰的亲用户性都臻于完美,也值了那1亿多加币的建筑费。建筑主色调是棕咖色,建筑材料都是能经得住时间长久考验的玻璃、金属、胡桃木和绿枞。走廊过道里摆放有很多或优雅或活泼灵动的艺术品,颜色很有跃动性,给建筑增色不少,来自习也成了一件无比享受而期待的事。它的设计者是Hariri Pontarini Architects (HPA),也设计了麦肯锡在多伦多的办公楼,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去参观的时候感觉很是亲切熟悉。

建筑的亲自然性很到位,75%的房间都设计有面对户外的落地玻璃窗。上课时偷偷往窗外瞄一眼,辽阔的草坪以及很远处零星的建筑会映入眼帘。如果房间在建筑内圈,便会看到中央小花园火红的两株枫树和几片绿意犹存的早坪和灌木,很是生气盎然。在设计者的理念中,一个完美的商学院应该有三个特征——it must attract, it must inspire, and it must build a rich sense of community,而建筑者应该通过建筑来促进它们的实现。Ivey教室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上课互动的需要,阶梯弧型,有专门放名牌的地方。讨论间有五十多个,网上随时预定刷卡就可以进,连桌面都可以用马克笔写写画画,记录自己的突发奇想和头脑风暴。走廊和大厅里随处可见长桌椅凳沙发供同学们坐下来交流讨论或自习,因此从来不会出现在清华走进一栋建筑却发现没处可去的情形。

Ivey北面的水渠里栖居着一群悠闲惬意的鹅。有时候坐在楼前的长石凳上看它们在蓝天白云下漫无目的地浮游散步,感觉它们的生活也是极其滋润,有多年旁听经验,每天与大佬面对面,对加国最高学府的知识不能了如指掌也算有所耳闻。只是一层玻璃窗把里面丰富热闹的世界坚决地隔离开来,唯留下远观的余地,实为可惜。

Ivey是北美唯一一个在本科期间实行全案例教学的商学院,每节课都会从近年典型的实例出发,贯穿起理论知识,也在讲解讨论的过程中渗透着针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的理解和应对之道。

我有两门课Private EquityRaising Capital in Financial Market都由同一个教授Wayne Adlam执教。Wayne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有20多年投行私募经验,曾风流驰骋加国资本市场,对各种deal充满了饱满的热情,如今载誉而归求传授经验泽被后人。Raising Capital in Financial Market的每节课都是一个近年典型的融资实例,从股市、债市到综合型的融资选择,他总能结合以往的实战经验,将单个deal独特的细节剖析得很到位。他常常在课前兴奋地给我们展示最新deal的进展,摇着头跺着脚摸着肚子扔着笔讲:Roots IPO是“the worst deal in the past ten yearsworst worst deal”。他也常常猛地扯一个同学问在当时的情况下“what would you say”,即兴模拟交易谈判的过程。通过体验这种模拟很深刻的感受是,构建交易框架和细节时“人”的重要性——由一个假设合理清晰的DCF模型推导出来的估值数字仅是一个参考,在交易中人的谈判能力、人的突破性思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处理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而在这种学习体验中收获的更多是“灼见”而非“真知”,也算是西方教育和国内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吧。

Ivey课堂互动性很强,一般课程中contribution的成绩占比至少为30%,课上教授会把很多推理、话题引领的过程交给同学们来完成。因此,上课成了一个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和对辩推进对case的深入并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老师既要能有效引导、给予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在细节上深入的空间,也要适时收放合理评论来使课程朝既定方向推进。在Raising Capital in Financial Market这节课上,很多同学上个暑假都在投行有过扎实的实习经历,所以在做每一个案例时,会根据自身经历问许多相关但很随机的问题——“Just have a random question…” 。但Wayne总能在给予回答的同时用一个“thats why…”之类的句式拉回到原来的话题然后继续平稳推进课程,这对老师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这对自身的知识水平、预习认真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都是很高的考验。在这种历练下,筛选、培养出一批能说会道跟大佬谈笑风生毫无压力的同学。一次一个亚裔小哥哥跟我说“you guys learn true knowledge in university, we just know how to BS. 我赶紧说,”Nonononono, we dont even know how to BS.

Ivey只有大三大四两年,学生是从各个其他专业的大二学生中筛选出来。很多这边的学生常感叹Ivey职业性太强,两年几乎就是为了找工作。所有课程内容的设计跟真实应用紧密相关,剔除了所有难度高、理论性强但应用少的部分。教授大部分都是业界出身,每个课程一学期都会安排两节课专门邀请guest speaker来做分享,很大的目的就是让课程内容更好地与业界知识技能衔接。社团也是单纯的职业导向,金融、咨询、非盈利组织、法律社团应有尽有,学期中会安排各种大公司的宣讲和前辈的分享,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找到一份合意的实习或全职工作。少了经管的通识教育,但能在职业导向上做到极致也算是互为补充吧。

另一个让我很喜欢的地方是Ivey的人,好吧,又来了那句“wherever you go, its all about the people”。老师们很鼓励try to be brave rather than be perfect。在我上课发言越来越多之后Wayne会下课后特意从几个人背后伸出脑袋喊一句“good job Olivia! 见了面会很开心地跟我聊学习、聊申请、聊中加两国差异。同学也都很敢于尝试新奇的事物,对自己的缺陷很坦诚毫无忌讳,上课问问题也从不避讳问的是很基本简单的问题。

感觉还没看够加国的枫叶和蓝天,对case热情正盛,就要飞走了。想想这三个月,经历起来轻松回忆起来充实,收获还是妥妥的不小。由于之前有过一些留学或者海外相关的经历,所以这三个月跨文化新鲜感层面的影响和无法融入当地社群的困境都大大减弱,总体上也已经经过了Oberg文化适应模型里 honeymoon crisis”和“adjustment”时期,到了“biculturalism period”。对我影响更深的是Ivey本身别具一格的特色以及三个月相对清闲安静的时光中自身的evolve

以前从没有觉得自己对金融有本质性的热爱,反而认为涉及strategyinnovation层面的问题才更有趣、有价值。但在Ivey的两个多月里,不知是感发于每一节课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解,还是在对金融市场要闻进行跟踪讨论的过程中日渐着迷,亦或是被教授和同辈的passion所传染,我却逐渐发现了金融很独特有趣、很有价值的部分。

国内处于一个迅猛发展、成长机会很多的时期,会有非常多的“提升自我的机会”呈现在面前,参与的过程无形中在时间里制造出很多的节点来督促自己前进和思考。而Western的校园活动远不如清华丰富,加上加国人对于周末又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因此我的时间上形成许多空白。这一方面成为一个更好的面对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充足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也给意志力和执行力创造了考验。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正是说的这回事吧。

琐事少了很多就开始天马行空地畅想,把那些压箱底的爱好统统拎出来,也有了大把的时间细致地深入自己认为有长远价值的东西,慢慢思考自己从前的梦想,在随机的漫游里探索新的可能性。

Ivey学期很短,凛冬刚至学期就快要结束了。相比朋友圈阳光沙滩古堡鸡尾酒米其林+滤镜调色修图的小资和精致,感觉小伦敦的生活清心寡欲的让人想立地成佛。来之前以为多年后当我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回忆当年在枫叶国的交换时光时,一段阳光灿烂的明媚日子将浮现在眼前。但在零下8度大雪封冻的公交站门口,现实成了繁华声遁入空门,雪纷纷雪纷纷,城郊鸣笛声,落在那座野村……

 London is Western, Western is London。”除了Western University伦敦没有任何工业,无聊的夜晚和周末当地同学们在downtown的酒吧喝酒跳舞,而我们乖巧的交换生则在Ivey美的不像话的building里变换着地点,沉迷书本电脑,以另一种方式享受人生。虽说身处郊区日日两点一线,但有顽皮的小松鼠和水泥地上形状美妙的枫叶印作伴,有精神矍铄的晨练老太太冷不丁的一声“good morning”,还有和小浣熊觅食时打翻垃圾桶的烦恼,重复的日子也生动起来。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撰稿:王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