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生活 第二课堂 正文

实践在路上:|“攸创筑梦”支队:初探

前言

攸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居两省四市交汇之所,历来就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作为湘东南赣西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攸县依托自身地理与矿产资源优势,开创了特色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去产能的浪潮中,攸县原有的以煤炭为主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冲击。目前攸县在创新创业与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寻求转型与改变。

经过前期之队成员扎实充分的预调研准备 820日,“攸创筑梦”支队在高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攸县,展开为期8天的实践活动。

在攸县规划展览馆,支队了解了攸县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前景规划。通过照片、图片、动画、录像等不同媒介了解了攸县的城市概况、蓝图总览、未来展望等多方向多层面的内容。看到了“厚德从善、崇文重教、诚信守法、尚勤赶超”多攸县精神。

image.png

1 参观攸县规划馆

支队首先参观了湘东家具城、湘东汽贸城,并与攸县组织部部长李易常及汽贸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与政府和企业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家具城和汽贸城中的入驻企业皆属于市建公司、即政府平台公司,员工是事业身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却并不是企业化运作,但事业体制下缺乏创新活力、且岗位队伍高龄化,以致经营户的经营理念较为守旧,缺乏学习新知识技术、跟上时代潮流的能量。

image.png

2 支队在湘东汽贸城调研

除此之外,企业与事业的混合成分也导致投资的粗放,在成本与效率上缺乏优化,具有较重的去杠杆压力。区别于刚投资时的良好市场行情,目前低迷饱和的市场使得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年租金收入仅够返息。

家具城负责人提出,这两所市建公司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转型,目前初步的构想是以“增加收入来源、拓展业务来源”为主,同时对经营户进行洗牌,并积极探索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

image.png

3 支队与家具城、汽贸城负责人座谈

821日,支队来到攸州工业集中区,与工业区负责人进行座谈。我们了解到,攸县工业区入驻企业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医药产业,其中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医药是攸县工业区前三大产业,分别占园区收入的35%26%22%

高峰教授针对园区经济情况,发展规划以及政府政策进行了深入了解。主抓经济工作的彭县长提出,目前园区与县政府面临着去杠杆的压力,在市场低迷的时期,仍面临不可忽视的财政问题。

支队队员集思广益,从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提问,为难题的解决发散思维,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

image.png

4 彭县长在座谈中发言

下午,清华攸创筑梦实践支队一行人前往攸县工业园参观考察。

支队依次参观了长明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洣水河电缆有限公司和益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通过企业自身展厅了解了三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历程,并在实地考察生产车间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各公司主营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与加工工艺。

image.png

5 支队在长明高科参观电池生产线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我们对三家公司面临的经营情况和发展策略获得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布局于攸县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家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当地政府为其经营生产提供了大幅度的优惠政策扶持,公司的经营与融资情况良好,基本无债务风险与财资压力。然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三家公司的负责人们都敏锐地察觉到了经营面临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转型发展。

image.png

6 高峰老师接受媒体采访

原本专注于生产消费型电子产品、已经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益力盛公司在行业竞争激烈、发展饱和的情况下,依托于株洲发达的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进军汽车电子产品产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

洣水河电缆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懈改进自产电缆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

长明高科公司作为一家来到攸县不到一年的企业,借助于李长明院士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西南大学博士生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凭借在株洲地区独树一帜的生物质石墨烯电池技术傲视群雄。

三家企业的运营与革新策略为支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工业园中,新材料的运用与高新技术的研发、优惠政策与积极转型思维的结合创造出了丰富的发展成果。

image.png

7 支队长马洪彪接受媒体采访

image.png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