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文体活动 正文

本科暑期实践支队:青海进程务工人员未随迁子女受教育现状调研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一支由九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生组成的支队踏上了前往青海的征程。九名队员在“调研+公益”思想的指导下,借助当地学校与清华校友的帮助,成功了解到了青海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未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并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清爱汇海支队主要前往了乐都一中与湟中一中两所中学,这两所中学均属于当地的重点中学,并且有大量留守儿童。通过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对当地的教育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首先在教师方面,由于很多老师不愿意在青海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门槛很低,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很多家长教育水平也不高,不仅难以教育孩子重视学习,也无法在学习上帮助孩子,造成很多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成绩无法提高。最后从儿童自身来看,留守儿童相比于其他同学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少,家庭一般也较为贫困,因此他们从小接触到的基础教育相对更为落后。并且由于家庭情况、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学生一般从小就会在学校寄宿,过早的离开父母会给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上造成影响:大部分孩子很早就学会独立,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刻苦努力;然而,也有部分同学的性格受此影响会变得比较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有些同学则会更加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对于留守的同学,老师们一般会给予关照,但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特殊对待的,可见在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当地政府和老师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教育方式。

随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由乐都一中的老师驱车带领,支队成员分为两队前往一些刚刚从乐都一中毕业的同学家里进行家访。这些同学的家庭状况都较为贫困,大多都是依靠国家扶助才得以完成学业。虽然家庭贫困,有的甚至父母离异,但是通过与孩子父母的交流,队员们发现这些孩子一般都非常自立,也十分听话,很让父母省心,从老师那里也可以得知他们的高考成绩十分不错。但是在这些孩子经历中支队队员还是可以感受家庭的变故与波动对他们的巨大影响,小小年纪的他们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甚至有些孩子成为了家庭矛盾的牺牲者,让人不胜唏嘘。

为了打开他们的心扉,更好地与他们交流,支队队员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与一些留守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从言谈之间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很开朗热情,也没有对父母离家产生过多的反感;但是“家庭暴力”、“歧视”、“孤儿”等词语仍不断出现在与许多孩子的对话中。虽然家庭情况复杂,但这些孩子们从没有放弃努力学习来改变这一切的希望——他们也讲到自己之前想过要放弃,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的好,但是最终还是尽最大可能战胜了自己。现在的他们真心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里有所改变,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

在进行调查的同时,支队也努力真正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情。支队经管学院紫荆支队进行了对接,带着“家和力量”募捐来的书籍踏上火车。之后又用众筹筹集到的资金,仔细斟酌确定了购书清单后,为乐都一中的同学们购买了一批书籍。同时,支队队员还带着写着各科学习方法的小册子分组走进各个班级,用作为高考过来人的经验为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他们答疑解惑;还在励志讲座上,讲述亲生经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确定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奋斗。此外,队员还为学院“格桑花开”书信交流活动发布了反馈调查问卷,收集了参与此项目的同学的建议与想法,为之后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虽短暂路过,亦不曾走远。在青海的日子虽然短暂,但队员们都收获满满,并与当地的同学们保持着联系,也在不断思考着他们的问题。在青海,支队遇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也与选择回到青海服务青海的水利系学长进行了交流,他们都带给了支队成员很大的启发。留守儿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人才的流失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家还有很多落后地区需要我们的建设和帮助,如果在毕业以后有更多的人才选择扎根那里,那么这些地区的发展才会有新的曙光,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随之得到根本的解决。(供稿:学生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