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用无用之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寄语年轻学子——
做学问不能功利性太强
避开基础学科,进入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与金融,对找工作有用?从事研究,选择立竿见影的方向,切勿踩进“没用”的领域?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皱了皱眉,摇头。
在新学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钱颖一教授与90后“新鲜人”分享了3个真实的故事。“无论是教育家弗莱克斯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还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都让人警醒:我们对知识是否有用的认识过于狭窄与短视了。”
在钱颖一看来,有用抑或无用,与时间期限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他寄语年轻学子,珍惜一切探索“无用知识”的机会与时间,虽然谁都无法对自己做出承诺,但无用的知识始终保留着在未来产生意想不到结果的希望,一如过去无数次被证明过的那样。
大发明前的“无用功”
这个暑假,钱颖一赴美国拜访了昔日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马斯金教授。2000年后,马斯金教授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并在2007年荣获诺奖。他与钱颖一讨论起高研院创始人弗莱克斯纳。
当年,弗氏问柯达先生谁是最有用的发明家,柯达答无线电收音机发明人马可尼。不料,弗氏反驳说麦克斯韦和赫兹的理论贡献,对发明无线电收音机更有用。麦氏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数学,赫兹在1887年对电磁波试验的实用价值毫不关心,但恰恰是这些没用的理论研究,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收音机打下了基础……“没有他们两个,谁敢说一定会有马可尼?所以,‘无用功’非常有用!”
马斯金告诉钱颖一,直到今天,由弗氏在1930年创建并担纲首任院长的高研院,仍是个极有魅力的地方。在弗氏时代汇聚了爱因斯坦、哥德尔、冯•诺伊曼等世界顶级学者,历经80年规模始终很小,现在也仅28位常驻教授,分属数学、历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4个学院。“所有教授从事的,都是在近期甚至可预见的未来没用的研究,但这些无用的知识,会成为未来创新的坚实基础!”
“马斯金本人也是个钻研无用学问的人。”据钱颖一介绍,他的导师马斯金专注于机制设计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的起源是研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利用信息方面的效率问题。这不仅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且是抽象的数学模型,看来几无实用价值,特别在市场经济中毫无有用性可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机制设计理论有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比如,谁都没想到,它成了研究市场中拍卖问题的理论基础,为设计有效率的拍卖规则提供了帮助。再后来,拍卖不仅适用于传统艺术品,也适用于诸如无线电频谱等产权,而这正是眼下移动通信行业面临的最实际问题。”
连接起“未来的点”
学生选课,总爱问“这课有啥用,对面试和求职有帮助吗?”研究生也问,这个课题有没有用,“多长时间能见着实际效果?”钱颖一坦言,每年听取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时,不绝于耳的是对找实习无用课程的抱怨,还有对找工作有用的课程为啥不多开一些、不早开一些的质疑……他既焦虑,又无奈。
“乔布斯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后辍学,但他没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作‘美术字’,说它完全没用一点不夸张。但10年后乔布斯开始设计第一台麦金塔个人电脑时,美术字课上习得的知识,为首次发明电脑上的可辨字体发挥了作用。”乔布斯后来回忆,“如果当年没去上这门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所以世界上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都不会出现这样的字。”
“你们想不到,当我和已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对大学时所上课程的评价,与在校生完全不同!”钱颖一说,校友们普遍感到遗憾的是,当时觉得有用的课,后来越发显得无用。他们很后悔没多学一些看来无用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课程。
钱颖一直言,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浮躁的功利主义。功利性太强,不仅限制个人发展,也制约着社会的创新与文明发展。“在这个短期功利主义的环境里,不少年轻人把考进清华当成对名气的炫耀、或是未来‘金饭碗’的跳板,但教育的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是使学生终生受益。”
“也许,并非所有无用的知识最终都会有用,而且有用未必就是惟一的价值判断,因为知识的价值无须体现在功利意义上;但换个角度看待时间与知识,你们会变得智慧。”钱颖一说,上大学时,谁都不可能预见如何把未来人生的很多点连接起来,待10年后回头,这些点连成的轨迹却会异常清晰。“请你相信,未来的那些点是可以连接起来的!” (文汇报驻京记者 王乐)
文章来源:
http://whb.news365.com.cn/jkw/201208/t20120820_63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