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塞 经45班
经济与金融专业
即将“gap year”一年准备经济学博士和音乐类硕士的申请
大三下学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
2016年获清华大学校园十佳歌手
S·Emotion人声乐团音乐总监
清华大学合唱队队员
曾任经管学院通识教育必修课《经济学原理》、《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讨论课助教
中午的紫荆园食堂四层,张塞的一双筷子在三道红红火火的川湘美食间辗转腾挪。这个尺寸略大、长相幽默的大四学长刚下网球课,下午又要赶着上西方美术史。因为交换落下的两节必修“闲”课,他上得倒比专业课更认真。
对于经管的很多同学来说,“张塞”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学生会的部长,是公众号里的“塞伽丘”,是校歌赛的十佳选手,人称 “塞神”。
01
“当助教挺上瘾的”
许多七字班新生们第一次见到他,是在《经济学原理》的小课讲台上。张塞班上的同学们都知道,他上课从不点名签到,任由大家自行选择是否来听课。学期初向同学们解释这条“规矩”的时候,他说:“如果大家不来上课,那肯定是我讲课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的课堂有足够的吸引力。”
真正开始上课后,他果然说到做到,不签到、不点名,甚至不要求同学请假,而同学们也如他所说,因为他的幽默和对经济学的理解而爱上经原小课的课堂。
经济学原理并不是张塞担任助教的第一门课程。刚升入大三那年,他自荐成为经管另一门特色课程——“道德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的助教,一干就是两年。别人只担任一门课程的助教,他却挑起两门课程助教的重任。“当助教挺上瘾的”,他如是说。
但做助教也是一件辛苦活。“CTMR”的课堂上,从董明珠到万科再到红黄蓝,一个适合考试的案例要花小半年的时间准备;如何发挥小课和助教的作用,实现知识性和思辨性的平衡,设计能够反映思维水平和努力程度的评价体系,这都是他与任课教师金勇军教授和其他各位助教反复探讨的课题。
大三就开始做助教,最尴尬的莫过于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同级同学甚至学长学姐讲课。他的自信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毕竟是上过这门课的人,作为助教,代表的是知识”,而同学们不论年级都非常配合,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除了讲课,助教还要处理一些临场请假、复核试卷等之类的琐事,这一件件“价值冲突”的实例,被张塞视作助教经历中最有趣的部分。
02
拥抱通识教育
既是清华经管通识教育课程的体验者,又通过担任助教成为这场教育改革的切身参与者,张塞对目前的清华教改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到了两个维度上的客观困境,一是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还没有能够与同学们的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浮躁功利、看轻知识的风气在慢慢吹进象牙塔。
“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理解通识教育、拥抱通识教育、珍惜现有的资源吧。客观条件在改善,我们也要在主观上做好准备。”经管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大量参考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设计,相当一部分课程从校外聘请著名教授,“经济学原理”、“CTMR”等明星课程还设计了小班讨论,如此种种已经是现有条件下的有效解,“我们作为体验者、参与者,还是应该更入戏一点、更投入一些”。
03
活出一点层次感
当然,张塞心目中的通识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我是那种,比较想活出层次感的人,相比一事无成的话,我更害怕一辈子只有一件事值得说。”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学的前两年里,他把学校里所有的社工社团岗位做了个遍——在校学生会办过讲座、在院学生会忙过竞选、在校团委做过爆款推送、在TMS社团搞过知识竞赛,无数岗位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后来,他感受到“有些腻了”,社工有趣又能结识好朋友,但这件事本身并不适合他。他不愿压抑自己的见棱见角的个性,于是又静下心回归“读书人”的定位。
这一圈兜兜转转下来,唯有两件事他一直坚持:音乐和写作。
他把原本在经管内部自娱自乐的S·Emotion人声乐团带到了学校的大舞台,更把握机会和同伴们一起为陈奕迅、莫文蔚这样的顶级音乐人献唱;他在校歌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也结识了毕生珍视的好朋友;甚至在伯克利交换的半年里,他也向百老汇归来的老师切磋学习,不断打磨对音乐的理解。“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天赋,嗓子不错,耳朵不错,除了形象差点。”繁重的课业生活中,音乐是他的一扇天窗。
幸运的张塞还有另一扇天窗。从大一起,他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塞伽丘”,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喜爱的作家薄伽丘。虽然更新频率从开号之初的每日一更到后来的神出鬼没,文章热度也远不如其他同届“网红”,但他还是保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风格,把这个小小的公众号变成了一片可抒怀、可吐槽的小小自留地。
虽然自诩理想主义者,但张塞的习惯是尽量不说绝对的话、不做绝对的选择。“违心的事情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做,” 他边笑边说着,“我干过很多违心的事,现在也还好好的啊,只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就好,走一点弯路也OK。”在他眼中,人生的大多数选择都可以用收益成本思维来解决,只不过收益和成本的衡量不是在别人眼里,而是在自己心里。
“微积分考试得了满分能让你快乐,但数学却不一定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面对不确定的人生,张塞喜欢不断调整,只把握好现阶段的小目标。“我觉得自己本质上还是个有点迷茫的读书人吧,愿望都不宏伟。”
当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时候,他果断拒绝了。“我不喜欢总结自己,我觉得自己太丰富了,一句话根本总结不完。”
时近毕业,同学朋友们纷纷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安定下来,张塞却选择gap一年,准备经济学博士和音乐类硕士的申请。“我是想读博士做学问,那种探索未知领域的感觉很有成就感,而且我是个‘读书人’嘛,哈哈。至于音乐类硕士呢,我是一直都很想读,虽然天赋有限,很难有特别大的建树,但好玩嘛,爸妈也支持,就申申试试咯。”
“已经决定好人生方向了吗?”
“没有,哪能啊?才二十多岁,干嘛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下来呢?”他笑笑,开心地吃掉最后一口西瓜。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撰稿:王斯楚 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