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顾城《别》
2019年7月3日,“经通辽望”支队在内蒙古通辽市的实践结束,队员陆续踏上归程。
6天前,当我们第一次踏上这方土地,心里怀揣着懵懂的兴奋与未名的好奇。6天后,我们从这里离开,带走见闻、观点、思想与许多语言难以刻画的情感。
回望实践的全篇,我们以“金融扶贫”为大框架,以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与面向农牧民的金融工具为抓手,一窥通辽市扶贫攻坚的全貌。我们希望能从“扶贫”这一基本点出发,认清社会,认清国情,进而能够认清作为清华人的我们,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Part I
以产业扶贫为主题,我们前后走访了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手工编织扶贫车间、鲁北镇菌类种植基地、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种驴科技有限公司和科左中旗敖包苏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明晰产业发展带动扶贫的逻辑和机制。
“产业扶贫”项目有自己的共同特点:它以合作社或公司为驱动力、根据本地区特点发展某一具体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收购化分散为集约,放大“规模化”效益、通过股份分红和劳力聘用实现扶贫带动作用等。实践期间我们调研的项目大多运转良好,项目的参与人积极向外界学习借鉴经验,产业发展的实惠也能真正进入贫困人口的口袋,他们大多并不满足于“实现盈利”的短期目标,而有更加长远的规划。
然而,扶贫产业的起步并非完全是市场化的:合作社依赖财政的拨款;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商业化运作,而承担着许多与盈利无关的任务;无论企业还是合作社,项目开展的成败都比较依靠地方上能人的个人能力与资产,这都对产业长久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一定的挑战。在2020年计划实现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尽管各项扶贫举措均有一定的延续性,但假使到了没有政策“兜底”的一天,各项产业能否仍实现自如的运转,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Part 2
实践的另一大主题,是扶贫小额信贷在通辽的生存状况。顶层设计上,我们就这一话题同市金融办、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等单位开展座谈;从具体的实施操作上,我们又同内蒙古农信社进行了一系列交流。
作为“中国的格莱珉”,扶贫小额贷款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通辽市,承担扶贫小额贷发放任务的主要机构是包商、农行等商业银行与农信社,央行则通过扶贫再贷款、财政贴息与风险保障金等工具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支持与保护。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扶贫小额贷同产业扶贫具有一定的联动作用,贫困户可以依托产业扶贫的大平台,以资金入股等方式更好地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而保持基准利率的小额信贷,也确实能在不加重贫困户负担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突破资本壁垒,撬动脱贫的杠杆。
当然,问题与风险仍然存在。比如,不同金融机构对扶贫小额贷的发放能力和发放意愿不尽相同,在通辽,农信社由于下沉更为充分、与农户联系更为紧密,信贷的发放上较商业银行更为积极,然而在风险保障金的分配上,农信社却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又比如,用以支持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再贷款与扶贫小额贷之间的利差狭窄,加之扶贫小额贷的运营成本较普通贷款更高,金融机构盈利情况堪忧。这都对扶贫小额贷款的可持续性造成一定困难。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有改制成为正式商业银行的规划,这会不会导致其一定程度的“上浮”,进而增大贫困户获取小额信贷的难度?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Part 3
第一产业在通辽经济中占比较大,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格外关注不仅局限于扶贫的、面向农牧民的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的开发、使用情况。
商业银行推出的种种金融产品是一个方面。我们了解到,建设银行开发了“云税贷”,将信用状况良好且正常纳税的企业税额放大7倍予以放款;农行则有专门面向农牧户的“惠农易贷”,并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操作方法的创新更深入地让利百姓。金融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正在发生的故事,但制度设计与监管上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涉农贷款以一年期为主,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农业生产周期性强的特点,即农民可能只在一年中几个特点的时间点才有还款的能力;又比如贷款逾期90天即被视作不良,此虽为国际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农牧民客观上的还款能力,不利于这一客户群的信用建设与维护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小额贷款公司在通辽市的发展状况。尽管在13~16年它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许多小贷公司注销倒闭,幸存者的业务量也急剧收缩、不良快速增加。我们发现,小贷公司困境的发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原因:缺乏有效的风控机制、偏离真正的“小贷”业务而热衷于发放大额贷款、客户被商业银行选择过导致质量普遍偏低等。小贷公司是否完全不能破局?似乎也不尽然。它们当前首先应当认清自己的目标客户——那些有短期小额资金周转需求的农牧户或小微企业,做到更充分的下沉,借助更科学的风控与运营逻辑回归真正的“小额”业务。制度的支持也是必要的:比如重新评判注册资本金下限的合理性(是否远超小贷业务所需的资本体量?是否有诱导其开展大额贷款业务的可能?)、允许小贷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等。

End
实践结束了。我们带着一些朦胧的问题出发,带着更多具体真切的问题回来。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通辽金融扶贫许多令人钦佩与赞叹的创举与功绩,但就如同一切进步一样,我们也看到了伴随着它们的诸多问题。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将一直深藏于我们的脑海里,一直到我们能够以我们的所学进行解码、破局。
扶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奋斗在扶贫一线加班加点的党员干部、看见了不被种种困难击倒仍与贫穷作斗争的普通人们。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努力、认真生活的人们,都值得我们的尊敬。
我们要感谢通辽市团委及有关单位,为我们本次实践创造诸多便利;感谢与我们一同参与调研的杨思群老师、陈宏老师,他们既给我们以知识的启迪,更对我们有体贴入微的关心;我们还应当感谢彼此,因为共同的努力,我们创造出这一行最美妙的情感、最动听的故事。
我们离开通辽了,或许以后也不会再回去,但这些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里,和我们一起踏上更高、更远的征程。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