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生活 第二课堂 正文

经研农道 | 育涧未来:遇见你的旅途

育涧·遇见

从初见洱海“水天一色”的震撼到过生日用“绿色蜡烛”的温馨,这是我们互相磨合、互相了解的一天。

从聆听吉向阳书记的指示,到与安定小学同学们嬉戏玩耍,这是我们初次了解当地情况,深入沟通交流的一天。

从与西山村第一书记沈老师的深入交流,到与同学们一起听山区的老师用新配置的多媒体上课,这是我们工作步入正轨,亲身体验的一天。

从感受南涧思源中学的“清华力量”,到向当地扶贫办的咨询沟通,这是我们最能感受南涧脱贫的力量与决心的一天。

从给初中同学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到参观南涧茶场的建设,这是我们最有收获、最有实绩的一天。

从远赴三小时车程以外的无量山南涧三中,到观摩南涧樱花谷种茶基地,这是我们最辛苦、最疲惫的最后一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南涧实践的旅程已经结束

育涧未来的故事还未完结

01 关于扶贫

image.png

遇见南涧

韦忠吉:

    从见到吉书记开始,才对一个地区的扶贫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原来扶贫包括教育、医疗、产业等多个方面,而仅仅是我们这次主要调研的教育扶贫就已经是不小的工程。要使扶贫能够可持续下去,不只是一两项措施,而是要形成可以持续的机制,这些机制又需要相当的硬件支撑。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地方都有显然新修不久的学校,看到学校里有不亚于我们自己上学时的设施,深切体会到政府在这方面的确是下了血本。正是有这些支撑,才有了我们调研的主题“互联网+”教育。

布昕辰:

    更深入地了解扶贫的艰辛以后,我们对县委县政府与扶贫工作者们的敬佩不减反增。正如南涧四中校长所说,南涧虽然脱了贫、摘了帽,但毕竟还是落后地区;除了教育以外,南涧还有同样重要的道路建设、住房改造、发展产业等扶贫任务,南涧教育只能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尽量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下达到今天的程度,南涧教育可以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这离不开从县委县政府、清华大学一直到校长、老师各方为改善南涧教育水平做出的贡献。

马瑞聪:

出发前,我们的调研主题很明确——互联网+教育扶贫,南涧的互联网+教育扶贫在全国来看都具有创新意义,我们希望立足于“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深入调研其优势与不足。但当我们真正踏上南涧这篇土地,走入一所所小学和中学,我们越发深切感受到,所谓的互联网+教育扶贫,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手段,这一切只有放到整个扶贫工作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才具有其意义。教育的真正作用对象,是人,是那些承载未来希望的孩子。因此我们逐渐将视角放远,从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提供的系统与微课,到政府、学校、老师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到学生对家长和社会的影响,到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02 关于教育

image.png

遇见他们

范璟雯:

    从教育扶贫问题来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南涧正在面临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权衡取舍。

    即使拥有了“慕华-南涧互联网平台”等的支持,南涧的教育资源依然有限。重视素质教育,同时也可能影响应试方面的表现。此次调研的重点——慕课,其激发兴趣等优势广受认可,然而对考试成绩的直接作用较为有限。老师们均表示慕课平台的资源很好,但自我学习提升的时间有限,运用教学资源时又苦于自身经验,有心无力,期待创新实验班的经验推广。然而,肩负留住优质生源重任的创新实验班,学习到的更多是素质教育方面的经验。如果应试方面无法得到直接的提升,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孩子们考上名校,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马瑞聪:

    尽管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与我的中小学无异,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这里的孩子连能够走出云南的都不多;尽管创新实验班中已显示出对素质教育的很大重视,但全面素质提升与应试成绩增长之间的权衡取舍仍为学生实现底层跨越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课等在大城市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南涧仍然极度欠缺。这可以说的教育扶贫最大的特点与意义。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教育事业投资投入多、回报晚,今天所做的,也许在下一代才能够见效,却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路伊丽娜:

    在本次实践中,除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之外,我认为南涧教育扶贫在未来营造教师-学生-家长三足鼎立的良性互动循环中,人才将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挖掘人才正是因为看到人才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贫困地区人才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并要用得更好。所以在教育方面,可以增加贫困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在产业方面,南涧地区可以实施选拔、培养高层专业人才,利于推动南涧地区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03 关于未来

image.png

遇见希望

路伊丽娜:

    一位摄影师曾说过:“有的人走了一千里路,看到的东西却没有只走了一里路的人多。”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时候即便视线平行,虽然与别人“看到”的一样,但“看出”的却大大不同。也许山区的孩子在没有见到山后的世界时,他们是快乐的,也许在我们还没有来到这里前,我们也习惯眼前的“幸福”。这就好比平行时空中的两个世界,南涧在他人的眼里,可能还是那个平凡的世界,那些孩子也只是生活在其中的平凡一员,但是在我所记录的一段段视频里,却看到了这个平凡世界的不平凡变化,而这个不平凡,还在继续着。

刘子璇:

    实践归来,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我们所看到的、切身感受到的鲜活的南涧面貌,通过我们撰写的实践报告,真实地展现给世人;尽我们所能将南涧的教育扶贫模式及成功的脱贫经验介绍给全国各地,并助力南涧县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希望,作为清华学生,我们的家国情怀能够切实地发挥作用,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韦忠吉:

    但即便如此,数以万计的工作者仍然奋战在一线,无论是我们接触的扶贫干部、乡村教师等,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因自己的工作而感到充实而满足。我想这就是实干家,而并非怀着一种救世主心态——这似乎在许多实践开始之前都会提到,不要抱有这种心态,觉得自己做点什么事情就可以一下子改变什么。慢慢来,并投入星辰大海的事业中去。

04 关于我们

遇见彼此

王伟鑫:

    每天晚上,我都会面对着相机里几百张照片发愁,光是进行初步的筛选,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其实也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笑脸不会作假。我们在洱海边笑,在车站前笑,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笑,在与同学们嬉闹时也在笑。拍安全照时,安全员每次毫无征兆按下快门时大家会笑;与清华派驻南涧的学长们相聚,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时大家也在笑;深夜聚会一起团建时大家会笑,就连端着饭盆埋头吃饭的时候大家还是在笑。

韦忠吉:

    我不过是和队长随口一说,她就记住了我的生日,于是大家买了蛋糕,在大理给我度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原来队长是如此认真负责,考虑周全,不怕麻烦,能够冷静地面对遇到的种种变动,见过她实践前的奔走,见过她在方案突变时沉着以对,且本身就充满热情、关怀和活力,奔跑嬉笑,还有每次打牌带给全队的欢乐,的确是不经过这次实践体会不到的。

      两位摄影师表现出如专业记者一般的热情和水平,无论是用相机还是用手机,甚至近到可以拍清楚作业本上的每个字而非水水就过去了,最终拍出堪称专业的纪录片与摄影。财务员的每一笔账,我的舍友每个晚上为了改一句话一边抱怨,一边又相当于重写一遍地改文案,最终改出一篇字数合适、内容得体的推送,还要在正式发出之前让全队都读一遍修改一遍,哪怕一个错字都不放过。他只是默默地干,不说自己干了多少。

    也许是实践活动本身之外的意义,去发现身边人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为更好的遇见开个头。

龚洋冉:

    能干负责且秉承着将黑辅导员行动进行到底的队长瑞聪,彻夜肝推送不忘扮演达尔文的老布,安全的不能再安全的安全员忠吉,集国际巨星和南涧实践纪录片导演于一身的娜姐,矜矜业业管经费勤勤恳恳拍视频NG 次数仅次于我的CFO子璇,“昆虫横生,野兽遍地”理论&梗的提出者伟鑫,当女巫第一晚基本不救人的瑨雯,和略带忧郁,偶尔会望着滔滔澜沧江沉思的泽仁。

8天里,我们一起在南涧摸爬滚打,上过苍山,下过洱海,寻找着教育扶贫的价值和意义,也在反过来追寻着自己内心的宁静。依旧想用实践第一个推送里的话来做总结:“育涧未来,这是一个old PhD和一群00后小伙伴们的奇妙之旅”。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