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83 向迪雅 沃顿商学院
不知不觉在Wharton交换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半,渐渐喜欢上了Wharton的学术生活。总体感觉上,Wharton所有教授的教课能力都很好,深入浅出,不管是授课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能让人感受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有用的。Wharton是典型的商学院,很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外国同学的思维很开阔很严谨,对于做case中每一个assumption都非常细致,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经87 何佳锦 沃顿商学院
不管身在何处,只要踏实地走,就是非凡的旅途。在沃顿交换的一学期,不能说比在清华的一学期有着更重大的意义,只是它让我体验了清华以外的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态度,让我的人生更加立体,更加多彩。
经85 陈翔雨 西北大学
在西北大学交换的这一学期,注定是我的大学生活中特别的一段日子。西北大学所在地埃文斯顿是一个美丽、富裕的小镇,东临密西根湖。我在西北大学的学习经历与在清华大不相同。我觉得西北的经济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整体经济环境的理解,而比清华少了很多理论和技术的知识。西北经济专业的学生也对美国的经济体制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很多优秀的同学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动向都有很好的把握。
经83 梁莲籽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人的潜力总是无限的,在UBC交换的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却也足以让我改变了很多。我开始跟随着老师的步伐,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政策,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我开始在外国学习对未来的展望,对人生的规划中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路要走向何方。没有了各种繁杂的事务,我得以静下心来,从盲目的奔走中暂停下来,审视过往的经历,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心中的信念也渐渐明晰并坚定起来。这一刻,我终于懂得这四个月的“留白”之于我的意义,并将带着对它的感激走完我的一生。
经84 王小璐 加拿大毅伟商学院
来到加拿大Ivey商学院交换已有三个月了,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到如今离别在即的不舍,这其中有太多太多难忘的人和事。交换经历让我见识了崭新的全案例教学方式,每天课前看案例,课上和国外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整理笔记,痛苦并刺激着;更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自己,在清华的每天像不停转动的齿轮,交换则为我们换了一个环境去体验慢节奏的生活,我有时间去回顾自己来时的路、去掂量自己未来的选择。
经85 王洋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选择交换,就是选择了一个新的开始。在UBC,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理念,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下的团队协作与合作。可以和顶尖的教授面对面地探讨问题,可以把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只要每天用心去观察和吸收,都会发现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东西,当我离开温哥华的时候,我会留恋UBC的海滩森林,会留恋图书馆巨大的落地窗,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广阔视野和思想提升。UBC有一个口号是a place of mind, 我想这恰好是交换的意义所在。交换不是旅游享乐,是对世界的新的认知,是和不同人群的思想交流,更是自己思想升华,静静思考的绝佳契机。
经82 程楷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在墨尔本大学交换学习的一段时光,至今让我记忆尤为深刻,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得益于经管学院全英授课所给予的锻炼,我在墨大的课堂上没有丝毫的不适,很快便融入了课堂教学当中,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墨大课堂教学的一些与众不同之处。
墨大的每门课程一般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lecture,一部分为tutorial。Lecture较类似于经管现在的授课模式,即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但墨大的课堂相对而言热闹很多,也随性很多,老师讲课的效率比较高,学生也比较积极。Tutorial虽然翻译过来就是“习题课”,但它与清华的习题课有着很大的不同。清华的“习题课”上一般都是讲习题,而在墨大则几乎都是做case。我想,墨大在国际案例大赛上之所以总能获取佳绩,正是基于平时的这种锻炼吧。
关于清华课程和墨大课程的衔接,在此的确有必要提及。由于清华经管的培养方案与北美的较为接近,而墨大走的还是更偏向于传统英式教育的路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有着一些不同之处。就拿会计核心课程来说,经管用的是“会原+中财1+中财2+高财”体系,墨大用的是“会计基础课程1+会计基础课程2+会计基础课程3+…+大中财”体系,虽然几乎都涵盖了会计学的各个领域,但是两个体系之间的衔接还是有些需要适应的地方。另外,由于墨大是三年制本科,且每学期限选4门课,所以每门课程的内容都比较丰富,覆盖面也比较广,因而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应该和经管的两三门课差不多。
交换对于回国后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在交换当中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国之后面对国内的全英授课,无论是听说读写都应付自如。另外一方面,墨大的交换的确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有所应用。比如说,我做案例的能力就在交换期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此后商学院的高级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墨大所学的“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等课程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而这些课程都是清华所没有的,这更凸显了交换对于我的价值。
总而言之,交换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在今天看来,为其付出的诸多机会成本也都是十分值得的。
经87 何佳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经管的英文授课让我们对经济与金融中的较为常用的专业词汇比较熟悉,所以在沃顿上专业课的时候,只要授课老师的口音比较标准,在语言上我没有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但由于经管的英文授课主要是老师在授课,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而沃顿的课程上教授经常与学生互动,课堂上学生也经常主动提问,相比起沃顿的学生,我比较不倾向于课堂上发言与老师互动。这或许是经管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加强的地方——与学生多互动。
在沃顿选课自由度比较大,可以选择经管大三上学期的必修课限选课,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清华没有的任选课。沃顿比较高级的课程要求的先修课在清华学习的前两年基本上都已经学习过。总体来说,两边学校的课程衔接没有太大的狭缝。
交换明显对我的英语从阅读、听力和口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交换前的一些英文授课课程,虽然课件是英文,但有时会去图书馆借中文版本来复习,而现在我都直接看英文版,反而觉得更加准确高效。由于长时间处于纯英文环境中,英文的听力和口语当然会有很大进步,而且更加敢于开口,不怕出错。
经83 黄亚铷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明大卡尔森商学院是美国比较有名的商学院之一,总的来说,这一交换和交流的经历,让我对美国商科的教育和商业人士的培养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中美比照,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的进行思考,收获的更多。
从大一开始,经管就坚持用英文授课,同时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这一过程为我们后来阅读大本的英文书籍以及适应国外授课环境有了很大的助益。同时,英文授课使得同学对专业词汇的了解程度加深,对阅读国外文献、与外国学生进行课程讨论也很有帮助。
卡尔森的大三大四的课程与清华的教学大纲基本是吻合,且可供选择的专业、课程种类很多,同时也可选修数学、统计及心理学院的课程。所以,交换对于同学们选择课程的需要是很可以满足的。回国之后虽然会有一两门必修课需要补休,但由于限选方面能够在国外换到较多学分,因而并不会给同学带来太大的负担。
对于交换期间的收获,个人觉得最大的方面是对国外商科教育的感受。清华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学校,可能经管也受其影响,教学中更多关注与理论的证明和数学的推演。而国外对这方面则十分淡化。基本的理论是讲的,但更多的是实践和运用,对理论的解释,以及对商业直觉的培养。个人觉得商科课程中,这样的学习还是很能给人以启发的。这一点在回国之后的课程中也对我有很大帮助。
唯一一点遗憾是在国外没有选修到经济学方面的课程,所以回国后感觉经济学这一方面与同学和课程进度之间有了一定的差距。这也说明,经管的教育理论较多,喜欢理论的以及经济学的同学出去交换时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经87 陆羽辰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
Ivey最大的特色是Case Study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来学习,注重平时的课堂参与,职业导向氛围也比较浓厚,是很典型的商学院。经管的英文授课对交换学习的适应有很大帮助,最起码上课时遇到专业词汇基本不需要借助电子词典,就能顺利理解大部分的上课内容。
相比之下欧美学校一个学期的总体课程数较少,一周往往会上两次课,由于Ivey大部分课程内容是案例,都需要提前预习准备,总体上的workload也不轻,但我觉得相比国内一个学期十来门课程,五六门课或许可以能更好更深入掌握。
清华所学的课程可以满足交换学校课程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两个学校在教学侧重面上有一定不同,所以在Ivey的经历无疑是对经管学习很好的补充。由于这次在交换学校替代的课程并不像之前听说的那么少,所以对之后的几个学期也基本没有造成选课上的负担。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让我开拓了视野,对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对未来的学习发展有更明确的方向。
经87 吕东青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
在伯克利的交换生活改变了我。
当初选择伯克利是因为其闻名的学术氛围与教学水平,因而虽然是自费项目,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由于是只身前往美国,从飞机降落的一刻起,我就完全进入了全英文的环境中。听力方面感觉还好,别人看你像留学生的样子一般都会放慢语速,加上在经管听了两年的英语,一般都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但口语上一开始却因为有些紧张,结结巴巴的,往往词不达意,和一名机场服务人员沟通问路的时候颇是费了一番力气。口语的训练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直到在伯克利待了一个多月后我才基本做到了日常对话中顺畅不紧张。
记得初到伯克利还因为对日常交际用语不清闹过尴尬。那次逛完学校纪念品商店拿着东西去收银台,柜台小姐很自然地问我“Have you found all you need?”由于她说得快,我一时没听清,以为是她问我还需要什么帮助,于是说了“No, thanks”,只见她当时就愣那儿没反应过来。
由于我希望将来继续在专业领域深造,而伯克利的研究生院又在全美排名第二,因此我选了三门经济学研究生的课,分别是高宏、高计和机制设计与创新,另外两门课则是所在项目规定必修的本科生课。国外教授上课的英语各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教授讲得快,有的讲得慢;有的带口音,有的不带。但总体来说,上过两周课以后基本就能习惯。
伯克利本科生的课大体感觉和清华的差不多,课上基本上也是教授讲课,但时不时会有学生提问打断。相对而言本科生的课与清华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习题课上,伯克利本科生的课对习题课的要求很高,内容多,老师一般会让学生学习课内知识相关的内容然后在习题课上讨论,习题课上的表现是期末总评的重要评判。此外,教授的OH也总是人满为患,一些学生不仅询问课程问题,也和教授讨论研究想法、助研项目、发展方向等等。
相比较而言,研究生的课堂则活跃很多,教授经常与学生互动,大家一起交流想法,每次上完课都让我觉得收获很大。这也与研究生课程人少有关。研究生的课程极大锻炼了我的口语表达以及培养了我提问的习惯。
就课程内容而言,在清华大一大二的课程对于伯克利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数学方面的课程,如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等,而中微和中宏这些课程则灌输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对于我理解新知识很有帮助。总体感觉,金融和经济学的知识面和感觉对于学习新知识非常重要,如果在清华的本科生课程也能像国外那样多引导学生学习些课外知识或进行课外应用,如伯克利的国际金融课程要求学生看Economist里面的制定文章并讨论那样,那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应该会更有帮助。
回国以后,我发现交换一个学期的经历使我在学习上更加主动大胆,上课时也敢于与老师交流,课下会去找老师沟通。去伯克利的交换不仅仅是增长了我的知识(虽然的确是学到了非常多新知识,尤其是研究生课程),但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对我帮助更大。
经87 唐婍婧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整体来说,在外交换期间,课程都是可以听懂、学懂的,这与经管双语教学的训练分不开;其他专业的同学出去交换,或多或少会感到听课吃力,在这方面,经管同学出去交换比较有优势。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经管英文授课的深入程度依旧不够,很多老师是用中文讲英文的PPT,这样自然是方便我们理解,但是对于出国交换的训练而言较为欠缺。所以我们交换时,上课发言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毕竟平时没有这样的训练。
对于大三上交换的同学,很多必修课都是在外替代的,我个人觉得外面课程对于数理要求低于清华,比如投资学,但是大三下如修金融经济学导论,很多时候要用的投资学的东西,这些先修知识大家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对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整体上说,交换后,个人的英语能力及视野开阔都有所提高,这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及人生选择都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平台,收获应该是大于潜在的成本的。
经82 余梦琦 西班牙ESADE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ESADE商学院交换,主要上了国际金融,投资学,中国经济,营销管理,环境经济,创新思维六门课。我是会计专业的,但是ESADE的会计课程都是西语授课,所以没有替代任何必修课,在大三下上一些比较高级的必修课时会有一些困难,然后在大四上还有四门必修课,压力会比同专业其他未交换同学要大一些。但是替了不少限选课,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如果是金融专业的同学说不定可以替到一些必修课。
ESADE的金融还是比较强的,比如我修的国际金融,每周连上6个小时,前3小时上课,后3小时电脑模拟。另外ESADE的强项还在于市场营销,在这个欧洲排名很靠前,ESADE学生的创新和领袖素质也很受世界各地雇主的青睐。总的来说,英文授课的难度不大,因为在清华经管也都是双语授课的关系,这点还是比较受益的。ESADE所有课程一般都是小班授课,所以参与度也比较高,师生关系,学生互动都比较活跃。
经84 王悦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出去之前一直多多少少有这样一种想法,觉得交换的时候学习会比在清华轻松很多。这种想法既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在清华每个学期有六七门课很正常,甚至更多;而在美国,差不多相同的学分只有四五门课,像宾大规定交换生最少选4门最多选5门课。上课的门数少了,课余的时间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比在清华轻松。另外,感觉宾大经济方面以及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偏简单(不知道美国其他学校怎么样),比起清华典型的“课本简单,课件深奥,考试绕圈”的教学难度要轻松。说它不对,是因为虽然课程门数减少了,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就看你是怎么对待每一门课的了。宾大与清华经管不同,经济与金融是分开的:经济系的课程都比较qualitative,对理解与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很有锻炼批判性思考的作用;Wharton商学院的话,金融课程绝对是金字招牌之一,师资力量很是过硬,学的东西很广泛也很实用,有一定难度,很多课程都是本科生与MBA一起上课。另外市场营销方向的课程与管理方向的课程也非常受欢迎,教师都非常有才华,这类课程比较活跃,有很多的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业,对思维以及反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与锻炼作用。Wharton的学术氛围是很令人向往的,光是看Wharton的系馆Huntsman Hall每天都是彻夜爆满就可以感觉到了。
交换了一个学期回来感觉自己的变化以及对咱们经管的教学氛围的体会还是有挺大不同的。
首先是关于经管的一大特色:专业课(几乎)全英文授课。总体来说这一点是非常好也非常必要的。抛开显而易见的锻炼学生英语学习、听说能力使之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学习环境这一点不说,由于我们学习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和由其延伸发展而来的金融学知识,这方面的内容不管课本还是案例亦或是论文都是用英语写成的,如果用中文授课的话会出现一些概念上对应的偏差,比如一些学术用语等等。在本科期间接触原版英语系统教学模式对今后会出国继续深造或是在跨国企业工作的同学都很有好处。但是这也引出了一些经管在这一方面目前仍存在的不足:有些课程用英语教授意义不大,如应用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偏数学基础的课,老师用英语上着累,学生学着也累,一般都是课程过半就不得不改成中文授课;另外是一些课程授课老师的英语不是很过关,用英文授课一是速度慢而是不易于表达与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教学进度。希望咱们经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尽量解决这些问题,将英语授课这块招牌打得更好更亮。
其次是关于课程设置与衔接上的一些感想。在交换的这一个学期里学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发现之前大一大二两年学习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被串联起来,原因之一可能是咱们学院的许多专业课在设置上缺少了一个给学生定位的过程。在交换的时候上一门“金融衍生品”的课程,老师一上来会把这门课在相关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它的作用与重要性以及它的前后相应学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让学生在之后一个学期的学习中会有种学得很踏实的感觉。而在经管现在做到这样的课程还是比较少。这学期上的刘淳老师的金融经济学导论课是我上过的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一门课,学之前弄清楚定位了学的时候就会少一些迷茫、多一些深入探索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学而学”的不好现象。另外对比咱们经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与Wharton学生的培养方案发现,经管对学生必修课门数的规定相对较多,Wharton学生只需在毕业前在必修课组中选4门修完,而经管8字班经济与金融方向有8门,而且限选课程要求门数比较多。而在这众多的课程中,金融学相关的课程相对太少了,经济学课程太多,现在看我们8字班毕业后的去向意向调查,想从事经济领域学术研究或工作的不到五分之一,其余的还是以金融方向为主,所以觉得如果学院能适当增加金融课程与师资力量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在经历了这一个学期的交换之后对学术方面的一些想法吧,希望能对学院把我们的各项交换项目办得更好有所帮助。
经82班 叶鲁 法国高等商学院
去法国高等商学院(ESSEC)交换的这四个月,是我人生中难能可贵的经历。不仅因为异国学习生活是新鲜有价值的,更因为这一学期与我在经管的其他学习经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很好地丰富了我的本科学习经验。
首先在英文授课方面,经管的两年密集的英文课程让我习惯了这种教学。这使得我在ESSEC上课时,非常放松并且享受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相比较倒是法国本地学生,不是很适应英文教学,在语言表达上我们反而更胜一筹。
交换时上课氛围很轻松。与经管不同的是,教授教课进度不快,旁征博引较多,提纲挈领较少。自由提问,自由发言。课下要做的不多。唯一严格的是两件:签到和演讲。演讲我的感觉是总体偏难,很有挑战性。有的题目刚拿到的时候毫无头绪,如营销课我曾拿到一个题目是”how do you think of the advertising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in Netherlands”,让我绞尽脑汁,查阅了很多文献才理出头绪;而有的题目,如欧洲经济课上的”compare Switzerland and Austria in the decision to join EU”则必须读大量的、全面的资料,并整理数据才能融会贯通。有的老师很刨根问底。每一张图表,要是仅仅解释图线走向、经济态势,是过不了关的。必须得了解它的背景、数字背后的变动原因和发展趋势,才能应对苛刻的老师。
因此回国后再上课,我觉得我的认识水平又有所提高了。对于讲义中的一些细小概念,我不再锱铢必较,而会更多地研究重要图表背后的意义,设变量的讲究,假设的严密性。对于课堂提问我也更加大胆,不那么瞻前顾后。结果我发现,经管的老师也很开放宽容,丝毫不介意回答同学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