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仁钦卓玛:支教西藏,让改变正在发生

2014年9月10日晚, 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最美乡村教师团体”称号。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仁钦卓玛正是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
      
她是经41、经42的辅导员,亦是拉萨军区八一校的孩子们心中亲爱的卓玛老师。在纯净而高寒的西藏支教一年,她的行动,让改变正在发生。让我们走进她,走近那飞快过去、却又让人难以忘记的支教时光。
 
 
去支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起支教,大家都想知道卓玛选择西藏的原因。
卓玛笑称,其实去支教的初衷,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高大上。她只是觉得这时能有完整的一年的时间去和孩子们接触是很难得的。其实,真实的生活并非波澜壮阔,卓玛说,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所谓的理想、梦想,但是梦想落到实处时,都是些很细碎的事情,都是平凡的生活。一年支教结束后,当西藏的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关爱关心,她也觉得这一年的时间花得很有价值。
而去西藏支教的契机,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卓玛上大一、大二时,她就曾听学长学姐们提起过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连续组建16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区的贫困县、乡输送了218名支教志愿者。对卓玛来说,听说支教团后,报名参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卓玛觉得当老师挺好的,她的妈妈也是一名老师,她身边的同学也都认为她挺适合这个职业的。
  
支教也是一次修行
卓玛第一次去西藏,是2009年她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当时她只是一个游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高原城市——模糊的记忆里,蓝天白云,日光普照,宁静安详。人们都平静地生活着,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没有一切外面的世界的车水马龙。西藏只有“圣洁”二字能够形容。
然而四年之后,带着清华研究生支教团的身份重返拉萨,卓玛却头一回体会到了当地环境的艰苦:铁床,水泥地,一方书桌,房间光秃秃的,别无长物。也许是供电的原因,每到晚上,拉萨八一校的房间的灯光异常昏暗。面对艰苦的条件,卓玛也不得不显示出“女汉子”的一面——“在清华,我买的家具都是室友帮我组装的,”卓玛说,“可是去了西藏之后,新买的家具都是我自己一个一个拼起来的,甚至汉子似的学会了菜刀拧螺丝。”
然而卓玛遇到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卓玛的老家在青海,所以她能够迅速适应高原稀薄的空气。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逃过了杀伤力颇巨的高原反应,极端干燥的空气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北京冬季的湿度最低也在20%左右,而拉萨湿度常年维持在个位数,这让二十年从未流过鼻血的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夜里因空气干燥而流出的鼻血擦干。冬夜,被窝就像冰窖一般,毫无一丝温暖可言。白天在学校,卓玛每天要带3到5节课,十分辛苦;晚上回到宿舍,还要尽量照顾自己。辛苦的工作,艰苦的环境,让她在入藏之后不久就病倒了。“我万万没想到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吊针是在拉萨打的。”卓玛开了句苦涩的玩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卓玛和支队其他成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付出了难以言表的努力。他们的努力终究获得了丰硕的回报,恰似高寒的雪山上总会开出美丽的雪莲花。
 
严师出高徒
一年前,支教团临行之际,史宗恺老师特地向卓玛一行人交代道:“支教老师的第一身份是老师,把书教好是本职工作。”卓玛一直没有忘记史老师的教导,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十分用心。
在拉萨八一校,卓玛一直是孩子们眼里的严师。
卓玛主要负责初一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教育发展十分落后,当地的初中生数学基础普遍很差,甚至连“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样的问题都完全不会。为此,卓玛认真备课,耐心地把之前遗漏的知识点重新讲一遍,巩固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每一份迟交的作业她都会像讨债一样催着交。回到宿舍卓玛心里还一直想着自己今天教了什么,哪个孩子的知识体系有漏洞需要补,哪个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甚至解答问题时她也要再三确认孩子已经完全听懂。
 “支教老师为什么头顶光环,那是因为高尚吗?不是的,那是被熊孩子们气得脑门发亮,”卓玛曾这样笑称。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最活泼、最调皮的时候,是以他们也常常让卓玛伤透了脑筋、哭笑不得。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卓玛对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卫生习惯、德行品质都有着不低的要求。一天,卓玛走进教室,突然发现以往白色的校服裤边居然成了涂鸦的画板,学生们用圆珠笔、记号笔、铅笔涂得花花绿绿的。原来,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追求个性张扬的时候,然而大家都要穿校服,所以他们在校服的白裤边上做起了文章。“我必须要让他们懂得遵守规则。”卓玛心想。于是她当即颁布了对于孩子们近乎“严苛”的命令:“无论何种方法,下周一时,校服的裤边必须是白色的!”等周一上课,大家的裤边整整齐齐恢复了白色,有的还保留着费力揉搓后的淡淡彩笔痕迹。
卓玛常常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努力,每个人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相信社会自有分工,每个人最后都会有自己的作用。她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好学生容易多了。做一个好学生可能需要天赋和勤奋,做一个好人只要有礼貌、诚实、做事踏实、爱劳动,那么大家都会喜欢你。
正是由于卓玛的辛勤付出,整个班的面貌焕然一新。卓玛所在的班级,数学成绩比其他班高近20分;班级卫生、精神面貌、文明礼仪,都得到了明显改观。卓玛的学生在学校一见到任何老师,便一定会鞠躬问好。
“教书无非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卓玛说道。自古严师出高徒,严格里更包含着卓玛对于学生的热爱和期许;而孩子们也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进步,回报着卓玛的呕心沥血的付出。
 
梦里梦到的人,醒来后要奔跑着去相见
孩子们与卓玛之间涌动的温馨无法用语言描述。
每天晚上睡觉前,卓玛都会想想,今天教了什么,哪个孩子没学会,哪个孩子的哪个表情代表什么意思,孩子们的知识在哪个方面没有衔接起来,明天要给他们讲解哪些新知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特别是上半学期,卓玛晚上就常常梦见他们,这让她很开心。“梦里梦到的人,醒来以后要奔跑着去相见,”她如是说。于是,第二天她就特别开心地赶去给孩子们上课了。她说,困难总是有的,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她和孩子们都有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她也能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她就会觉得这件事儿特别有意义。
孩子们的许多率真举动也曾让卓玛感动不已。
孩子们的历史老师,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孙彤。上历史课时,孩子们学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孙彤就问孩子们,大家是否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谁。有一个孩子,说了三位——王昭君,貂蝉,西施,说着说着,就临时忘词儿,接不下去了。突然,他一拍脑袋,说:“我知道了!是我们的卓玛老师!”这事儿是孙彤告诉卓玛的,虽然卓玛也知道孩子这是在捣乱呢,但是她也体会到情感之间的互动——孩子们还小,孩子们喜欢她。
在放寒假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回家,而是在卓玛的办公室外晃悠。但他们也只是站在办公室门口,却并不走进来。卓玛就问他们:“你们进来啦,有什么事吗?”孩子们老实地回答:“没有。”卓玛又问孩子们写完作业了吗,孩子们齐齐点头。卓玛笑了,问道:“那在那儿晃什么?你们是不是想我了?”孩子们又齐齐回答——是。谈起这一小段插曲时,卓玛笑了,她说,孩子们肯定不会用嘴直接说出感情,但是在生活中,你总能感受到。
在卓玛即将告别孩子们、回到北京的时候,孩子们哭得特别伤心。当时,卓玛定制了一些明信片。每种明信片做了两张,明信片的正面是她和孩子们的合影,背面可以写字。其中一份是她写给孩子们的寄语,另一份是孩子们写给她的。
当时她写给一个小胖子的是,你以后别吃方便面了。原来,这个小胖子特别喜欢吃方便面,夸张到卓玛不用翻开他的作业本,就可以闻到方便面的味道。虽然在一年中,卓玛教育了他好几次,告诉他过度食用方便面的害处,小胖子却总管不住自己的嘴。直到卓玛临走前,小胖子认真地向卓玛保证:以后再也不吃了。
还有一位小男生,正处于一个爱美、喜欢和别人有所不同的年龄,特别喜欢捣腾自己的头发。喜欢到了什么地步呢——班主任觉得他把头发捣腾成这样不符合规范,就把他的头发给剪了。这让小男生觉得自己不美了,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抬起头来。卓玛常常教育他: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没必要天天捣腾自己的发型。等到卓玛离开的那天,小男孩真的把自己从前心爱的头发给剪掉了,卓玛觉得,还是蛮受感动的。
当卓玛在机场,准备离开的时候,她接到了班级里的一位女生的电话。这个女生向卓玛要她的北京地址,说是全班同学要给卓玛寄礼物,并表示这是全班同学的心意,请卓玛不要拒绝。回到学校后,卓玛收到了来自西藏的包裹。她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又是感动,又是震惊。包裹内是一大包千纸鹤和星星,孩子们在星上写了很多话,有对她的祝福的,有关于这一年的回忆的。“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这种场景应该是一个男生来给我实现的,”卓玛笑着说,“结果证明,是一群天使实现的。”
 
 
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爱
卓玛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当下的生活过好,将来的路一步一步认真走。现在卓玛正在担任清华经管学院经41、经42的双肩挑辅导员,一方面在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承担着为同学提供服务和指导的重要任务。她对自己最大的期望,就是将来做每一件事,都能够尽心尽力,不负他人所托。
采访接近尾声,卓玛再次提起了她教过的那些孩子。“我希望用我的认真去改变一些东西,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锦绣的前程。”卓玛也一定会将这份认真和务实带到她的辅导员工作中去。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通讯员:贺维艺、卢凌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