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禹岚馨:梧桐起风,扬帆梦想

 ——访清华经管学院2012级学生禹岚馨

 
《风起梧桐》编剧兼导演禹岚馨
“I’m the captain, sailing, sailing”随着片尾曲《启航》响起,现场掌声雷动,很多人掏出纸巾,擦去热泪。这是2014年8月20日电影《风起梧桐》在深圳嘉之华中心影城的首映礼。那个面对记者和观众的提问,从容应对、侃侃而谈的女生,正是编剧兼导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禹岚馨。历时近500天的剧本雕磨,20多个日夜的紧张拍摄;自带设备、自筹资金、自找演员;零薪酬非专业,有梦想有毅力,禹岚馨倾尽心血,带领着一支被称作“逆天”的团队为深圳外国语学校献上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视听盛宴,也为自己的电影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起梧桐,缘何而起
恰逢禹岚馨母校深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深外”)25周岁生日,怀着对母校深深的热爱、对校园友情的怀念和对导演梦的执着,作为12年“深外人”的禹岚馨从去年开始创建了微博“梧桐计划”,向深外的校友征集校园故事,并以自己的好朋友们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剧本《风起梧桐》。
“我们在深外的时候常常用‘凤栖梧桐’这句话,因为我们的学校在梧桐山脚下,梧桐二字是我们的代表。”说起电影的名字,禹岚馨娓娓道来。“‘风起梧桐’和‘凤栖梧桐’谐音,同时也象征着‘一切都从深外开始’”。预告片中有一句戳中很多人的话:“那时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梦想可以挤进来。”离开青涩的时光,离开熟悉的故乡,当我们启航驶向更加宽广的世界,总会想起起风的地方。起风的梧桐,栖息着莘莘学子高中奋斗的回忆。
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曾经向她伸出橄榄枝,希望用十万元买下剧本,并留她做签约导演,但是禹岚馨拒绝了。她说,“要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不想被别人决定。”
《那些年》的质量,《小时代》的宣传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好头脑造就好故事,好故事需要好营销。从人文学院转系到经管的禹岚馨不仅是一个动人的story teller,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team leader。影迷评价说“《风起梧桐》是《那些年》的质量,《小时代》的宣传”。从微博征集故事,到搭建微信平台,禹导的宣传团队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懂得如何精确地抓住观众的心。禹导最自豪的,是首映前的一篇微信推送——《17岁那年,我们在深圳》,该文章一经发布,即获超20万的阅读量,广东省各大媒体对这一热潮纷纷进行了报道。清新细腻的文字,唯美的电影剧照,瞬间唤起了所有深圳年轻一代的青春记忆,也将电影受众面推向了整个城市。紧接其后的电影首映式也被疯狂刷屏,700张首映及加场门票在8分钟内被一抢而空。
此外,禹导团队模仿好莱坞大片的营销模式,与电影门票搭售周边商品(T恤、U盘、明信片、海报等),同时几乎复制了小米式的饥饿营销,限量发行观影票和纪念品,以及只有等到明年才能问世的DVD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坚守自我,为梦想代言
知易行难。拍电影的想法刚萌芽的时候,禹岚馨便遇到了现实的困难和周围人不看好的目光。“我的家人虽然一向支持我的选择,却也觉得拍电影这个事情不太靠谱,身边的人也觉得我可能很难坚持下去。毕竟人的意志是很容易被时间和琐事磨平的。”禹导回忆当初,有太多的感慨。“说实话,到开拍前一刻我都不相信这个事情真的能做成。组一个剧组是很困难的,大家都上大学了,连聚会人都不齐,何况是几十天的封闭拍摄。开拍前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像剧组的住宿、伙食开销等等,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对于最关键的资金问题,禹导有着自己的坚持——电影全程没有赞助。她觉得拍电影和学生会搞活动不一样,电影创作受到干扰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开始我希望和爸妈借钱,特意说明不希望他们资助我,因为这纯粹是一个自己多年的梦想,我希望一切都依靠自己,将来赚钱了再还给他们。后来用我的奖学金,再加上剧组成员筹集的资金,和深外提供的食宿交通补贴,负担减轻了很多。”在禹岚馨脸上,绽放的是梦想家灿烂的笑容。
尽管电影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成功,禹导还是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学生。谈起中国电影,她认为注重市场化是好事,因为观众会挑选出真正适合存活的东西。在这几年的跨界导演里,禹导最欣赏的是郭敬明。“艺术性上我最爱《那些年》,商业性上郭敬明确实了不起。我从初中开始看他的书,到现在《小时代》的电影上映,我很佩服他的转变。他非常努力,对自己受众的需求非常清楚,而且还很会‘卖’电影。有人笑说风起梧桐是《小时代》的宣传,我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我希望自己能像九把刀一样,用心拍出暖心的作品,也能像小四一样,真正抓住市场的动向。”
女王内心的“茧”
电影中,禹导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晓瑜——一位成熟聪明,活跃潇洒的女生。在现实中,禹岚馨也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生。在清华经管第35届学代会上,向雪银主席这样评价即将卸任的外联部部长禹岚馨:“在经管,女神不少,但是被称为女王的,你是第一个!”正是这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下属和蔼可亲、对待同事温柔大度的女生,创造了经管学生会历史上最佳的外联战绩。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和电影主角孙晓瑜一样,禹岚馨出众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也是在挫折中锻炼出来的。她笑称,丰富的经历让她“原本的玻璃心缚上了一层茧”,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淡定和担当。“高中我曾有过一次很惨痛的失败”,禹岚馨说,“因为年少轻狂在众人面前竞选失败。我在剧本里把这种感受放进了孙晓瑜保送失利的故事里,虽然故事不一样,但那种从众人的期待之巅跌落的感觉是很相似的。那次失败后,我调整自己的心态,觉得一年之间成熟了很多。了解了自己永远无法让全世界喜欢,就不会再轻易为各种声音所左右,明白只要无愧自己,让在乎的人懂得就好。”“一旦决定要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就要做好摔下来很疼的心理准备。当年竞选失败后,我依然选择留在学生会,给所有人打下手,那种心理落差现在想起来都会有些心疼。但我觉得正是这一年,让我不再害怕任何事情,因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失败是可以摧毁Mandy(禹岚馨的英文名)的了。用电影中的台词说就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只要继续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都可以把难过的事轻松地说出来’。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些挫折是一种礼物。经历得早,它会让日后人生更厚重一些。”
最是清华园里那一抹低调
无论是为人还是能力,禹岚馨都是当之无愧的女神、女王。然而当被问到“女神”、“女王”、“导演”更喜欢哪个称谓的时候,她却毫不犹豫地说是“导演”——“我本来就不是什么所谓的女神,生活中美好的姑娘很多,但‘导演’不只是一个头衔,也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担当。”众人眼中举足轻重的女王向往的却是一种不一样的“女强人”——内心强大的小女人。
清华园里,这个时常穿着高中校裤的女孩,坚持着她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信条;没有惊艳的外表却有不俗的气质,嘴角总是浅浅的露出自信的微笑。她是这样一个小女人:坐着20多站地铁穿越半个城市找寻心爱的榴莲披萨;喜欢守在场边一场不落的看男友打篮球;因为喜欢日本美食和动漫而决心去东京塔下美丽的庆应大学交换……
可正是这个富有少女情怀的“小女人”,用不变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经管学生会争取到了全年20多万元的赞助,创造了经管外联的最佳战绩;正是这个热爱生活的“小女人”,顶着压力、五十多个小时没合眼,边学边做完成了电影的最终剪辑;正是这个务实而懂得自我定位的“小女人”,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在20岁的夏天,用电影放飞了激情、感恩和梦想。
潇洒20岁,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曾担任深外广电中心主持人和总负责人的禹岚馨,高三的时候参加中传播音主持(英语类)的面试,并成为当年全国通过考试录取的20个女生之一。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进入传媒领域的梦想,来到了清华,来到了经管。这次重回母校拍摄电影,在镜头背后回忆高中的点点滴滴,她发现梦想仍然在胸腔跃动。“说实话这么多年,只是考虑要升学,要往更优秀的地方去,很多时候忘记了选择的勇气。我希望在20岁这年我可以做一些和以往不一样的东西。从选择赴“冷门”的日本交换,再到放弃宝贵的实习机会回母校拍摄电影,我觉得20岁这一年我开始过得潇洒,这才是我最喜欢自己的样子。”
对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现任院科协副主席的禹岚馨说:“在大学要学会做出真正的选择。经管人很在乎自己的骄傲,都想成为第一名,有时候也会很累。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不为别人想让你成为的样子牵绊,做一些让自己若干年后回想起,依然觉得无悔的决定。这就是我理解的青春。”
禹岚馨梦想做导演,而导演的职责就是讲好一个故事。这个经管“小女人”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风起梧桐》只是她梦想扬帆的此岸。
未来,我们会听她慢慢地讲。也许,这个故事里,有她,有你,也有我。
  (经管记者团吕燕晨、赵芙愉、周笑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