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陈嘉证:胸怀大志者,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10月26日晚,“时代在召唤”大型一二九主题演讲比赛顺利落幕。在比赛中,来自经2第三支部的陈嘉证同学发表了以“胸怀大志者,善其身而兼济天下”为题的演讲,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共同感受勃发的青春吧!
1935年12月的北平,朔风凛冽。一群青年学生即将用一腔热血在历史上刻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作为一名自认读过一些历史的同学,我坦诚自己曾经对参与129运动的前辈们怀有过一丝丝怀疑。倘若秉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学生请愿确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请愿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可能干扰决策层的理性判断,更不用说请愿过程本身可能导致牺牲。我想,在如今的经管学院,应当也有不少同学怀有类似的观点。
然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自我剖析,我改变了曾经的看法。参与129运动的前辈们比自认为理性的我强大优秀的多,也幸福得多。因为他们选择了胸怀大志,选择了将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命运扛在自己肩上。并为这宏大的理想和难以磨灭的责任承担风险,乃至付出生命。
胸怀大志者,方能兼济天下
胸怀大志者,方能兼济天下。我们身处一个十分现实的时代,经常不自觉地强调理性与计较胜过理想与情怀。因此,谈起学生游行,我们难免觉得听人振臂一呼立刻冲上街头请愿的学生们似乎太不谨慎,殊不知那是积蓄已久的情怀在瞬间迸发的自然流露。只有将苍生民族之命运系于己身,一旦得到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才会毫不犹豫的上前。在至关重要的抉择面前,我们经管同学所引以为傲的效用函数分析可能并不能导向一个完美的结果。真正能为民族国家贡献力量的,往往是长久坚持的志向甚至偏执。就像清华校友彭恒武老先生在面对是否放弃国外的机会回国的时候,能毅然决然地说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倒是应该问问理由!”。亲手缔造新中国、建立赫赫功勋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亦是少有在投身革命之前就理性地看清未来的道路。君不见彭大元帅在长征路上还怀揣一本《共产主义ABC》,边打仗,边学习么?然而,这些最终改变了民族命运的前辈,有一个无一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长久以来,关注着时代的脉搏。以无比的热忱和由衷的历史使命感把自己和整个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他们胸怀大志。
胸怀大志者,亦能独善其身
胸怀大志者,亦能独善其身。谈起独善其身,今天的我们大多想到的是成绩单上拥有灿然的骄人的GPA,毕业后第一个拿到投行的offer,之后成为金融界一霸,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确,这样的人生轨迹给予了我们昔人难比的物质享受。然而,行走在如此“成功”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却时常感到孤寂与空虚。我们毫无尊严的学习、工作,只因我们无力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甚至,连这些事情本身的意义我们都没能搞清楚。不仅我们,今日中国为官为富者,大都深感空虚与焦虑。细细思索,这样的“成功”称不称得上“独善其身”了呢?
反观胸怀大志者,纵使其每日所为同样不过学习、工作,内心的充实与快乐却是旁人所难以想象的。纵使没有钱财物质的激励,没有表面风光的诱惑,一样可以焕发出灵魂深处的力量,认真而快乐的面对自己的生活。思考日久,我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胜过当今我们这些“理性人”的生活方式。
曾有人与我谈论人生的终极追求。言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探索通向天堂的道路,传统的中国人沿着脚下的根系上溯祖先的足迹。如今的中国人,如今的我们,虽然不复过去的传统,却依然在一直探索着,寻求我们的救赎。寻求自我的救赎,寻求国家、民族的救赎。我们身在经管,努力成为理性人中最最优秀的一个,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救赎,免去时不时萦绕心头的空虚与痛苦。然而时至今日我发现,我们所探求的救赎恐怕不是前方的“锦绣前程”,而是我们内心的赤子情怀。胸怀大志者,进能兼济天下,退能独善其身。望诸君能一起,以胸中的情怀与理想,驱散眼前的纠结与迷惑。
谢谢大家!(清华经管团委记者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