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2014年清华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答辩展示会在伟伦409拉开序幕。经过两轮激烈角逐,“赴黑龙江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研支队”凭借全面深刻的调研成果,脱颖而出,一举荣获“最佳人气奖”和院级暑期实践银奖支队。
支队队长郭健多,人称“郭哥”,大气的名字背后却有着一份赤诚而细腻的情怀。迎着春日暖阳,让我们一起聆听郭哥与她不得不说的实践故事。
百世黑土地,一夏嫩江情
从北京出发一路北上,1300多公里外的松嫩平原,黑土肥沃,田野无垠,湛蓝的天空下微风轻抚,漾起层层麦浪。黑龙江,这片祖国最北端的广袤土地,便是郭建多的家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孩,在郭健多心目中,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铺陈为她对家乡最美好也最深刻的记忆。然而,随着近些年房地产的大肆开发,黑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而当地大量农户还在延用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剩余黑土的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勾起了郭健多对土地利用的关注与忧虑,暑期实践刚开始筹备,她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家乡去,调研土地问题。
去年7月,带着满腔热情和立项答辩年级第一的成绩,郭健多和她的小伙伴们踏上了驶往黑龙江的列车。此前的数月,郭哥已经对实践做了精心准备——联系当地政府,制定实践行程,甚至从交通到食宿安排都一一敲定,而支队成员们也通过问卷、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料搜集,完成了上万字的立项文献综述。几经协商,他们决定将实践主题定为“龙江梦-调研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孕育了多少东北人勤劳致富的梦想,而这里,也将成为郭健多实践之梦的起点。
在素有“北国粮仓”之称的嫩江县,实践支队的足迹遍布四镇五村:从走访乡镇土地合作社,到参观企业种植科技园区;从参与政府农业座谈报告,了解土地流转在制度层面的现状与困惑,到深入走进当地农户,近距离触摸扎根于黑土地之上的民生脉搏......见过一台台崭新的现代化农具,也走过一间间年久失修的老屋,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的大型农业合作模式,还是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引起的农村“空心化”问题,都让郭健多对家乡、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支队成员们五个月的忙碌奔波,最终化为十分钟的宣传视频,六十多页的实践主题报告,和一张暑期实践院级银奖证书。
如今,回忆起暑期实践的点点滴滴,郭哥感触最深的还是支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调研的核心内容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郭哥如实说道,“作为支队长,必须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特长,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真正形成一个团队。”而同伴们的热情与投入也让郭健多深怀感激。“一个支队光靠队长一个人的热情是走不远的,其实很多时候,我只是起到了协调的作用。在我做得不好的时候,是他们的体谅包容让我继续前进,也是他们的努力让龙江梦变得如此美好。”
而提到自己的实践经验,郭哥建议四字班的同学们在做好基础实践工作的同时,多争取一些资源,尤其是媒体的关注报道。“这也是我们支队做得不好的地方。”说到这里,郭哥的语气中流露出些许遗憾,“我们一直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但却很难为问题实质性的解决做出更多贡献。如果能在实践过程中吸引有价值的媒体报道,唤起更多人对土地流转的思考与关注,我想土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点。”
透过郭哥真挚的话语,我们分明感到,那一夏嫩江情,仍在她的心底绵延流淌。
跋涉江山万里,洞明世事人情
怀着一如既往的热忱,下个学期,郭健多将再次启程,这一次,她的目的地是以色列。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去以色列交换时,郭哥先微笑着与我们分享了她前些日子去台湾调研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所思所感。
第一次踏上宝岛的土地,两岸迥然的社会文化差异就深深吸引了这个东北女孩。她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在大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概念,在台湾已经日趋成熟,并正经历着本土化的改造创新。“我们曾经以为企业责任就是捐款,给穷人物质补贴,但在台湾,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社会责任做成‘善的循环’。”郭健多解释说,“例如,一家企业为一个智障学校建了一家咖啡馆,智障学校的孩子们就可以在咖啡馆工作,自己劳动创收。”这种自给自足式的慈善新理念让郭健多觉得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5天时间内,走访十几家社会福利团体,聆听8场专业讲座,深入的考察实践让她不仅深切体味着帮助他人的意义,更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里看到了活跃在传统视野之外台湾。而这一切,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无法带给她的。
“我想去到一些不同的地方,去体验不一样的生存方式,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她看来,亲自走近以色列,聆听它悸动的心跳,感受它轻浅的呼吸,这样的机会一生或许只此一次,自然不愿错过。
对犹太民族由衷的钦佩,也坚定了郭健多选择以色列作为交换目的地的信念。高中时,郭哥曾在模拟联合国中代表埃及参与巴以冲突问题的讨论,本着了解对手的心态阅读了大量关于以色列的著作,她却被犹太人的坚毅与智慧深深折服。“历史上,犹太人一直饱受歧视,但他们就是这么顽强,不仅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还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还拥有天才的商业头脑”郭健多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犹太人。这个民族的团结与神秘仿佛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她,去到以色列,去到耶路撒冷,去到犹太文化的发源地,探寻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思维模式,探寻一个生动立体的犹太国度。
也许,对郭健多而言,实践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态度。春暖时节,她将探索世界的渴求播撒入行动这片沃土——跋涉江山万里,洞明世事人情,郭健多一直在路上。
报世界以热忱,还自己以成长
实践对郭健多的影响,不仅体现于她的交换选择中,也反映在她对待社工的态度上。
刚上大一,郭哥就担起了经34班班长的重任,为了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她坚持每周串一次寝室,挨个劝说同学们参与班级活动。一年的倾心付出,她用热心与负责,换来班级大小活动几乎无人缺席的强大凝聚力。
然而,尽管做过班长,组过乐队,身兼学生会内联部部长和团委实践组成员……郭哥却说,大一的她,对自己该干什么其实很迷茫。
暑期实践一如一盏明灯,驱散了郭健多内心的困惑。
作为支队长,她的任务繁琐而艰巨,但对家乡那份特别的情愫,一直激励着郭健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工作中,不顾困难,不计得失,怀揣100%的热情勇敢前行。从前期组队、联系策划,到暑假实地考察,撰写成果报告,一次又一次,她用赤诚之心打动着身边默默奋斗的小伙伴们,也因此收获了组员间真挚的情谊,收获了思想观念的逐渐成熟。
“实践让我明白,要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郭健多说,“而且,对于那些在实践当中帮助过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我无法直接回报他们的支持,但我愿把自己的收获继续传递下去。”
这份实践精神,被郭健多带入到大二的社工中。于是,有了洋溢着浓浓温情与关怀的学院迎新活动,有了“哪里缺人去哪里顶”的内联部大家庭,有了别开生面的“部知道”社工初体验……真诚为伴,创新领航,郭健多一次次为我们带来惊喜。
作为过来人,郭健多也没有忘记给四字班小鲜肉们一些社工上的建议。在她看来,一开始接触社工,最重要的莫过于敢于尝试,热情投入,去探寻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所在。但在社工繁重之时,也要学会审视内心,有所取舍。此外,回忆起自己大一时因为缺少学长学姐指导而常常陷入茫然无措的窘境,她鼓励小鲜肉们多多和学长学姐交流,用好身边这笔最宝贵的资源。
此时侃侃而谈的郭健多,已经褪去刚入学时的迷惘与青涩,从畅谈过去到放眼前路,她澄澈的目光里,一直有一种热忱与坚定在熠熠闪光。她报世界以热忱,世界还她以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兼具理想情怀与现实行动力的女孩,将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创造不一样的精彩。(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采访、撰稿:张凝果、刘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