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郭超凡:现实很骨感 实践很丰满

郭超凡,号炒饭,常于深更出没三十号楼。此人身高不高,特长不长,汉人也。嗜社工,爱学习,好作死,醉也。
(一)实践:机遇加努力
如果问他大学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脱口而出四个字:暑期实践。
他是“棉里藏真-赴江苏盐城大丰市调研棉花产业支队”的支队长,支队在立项之初就入选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的支持,后获得“中国大学生经济调研计划一等奖”,并获得“清华大学中国农村调查研究特等奖”。
然而实践所带给他的远远不止这些。
从选题之初,支队的工作就一波三折。清华有两种类型的实践支队,一种是先定下研究课题,然后再招募队员;另外一种是先组建团队,后讨论实践方向。炒饭的支队属于后者。然而,当时支队里没有一个成员怀揣着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梦想。实践,从探索开始。
 
巧的是,最终的选题和“经济学原理”息息相关。炒饭用大一的寒假读了12本书,做了满满一个本子的读书笔记。其中的一本《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激发了他的灵感。棉花产业是一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隐藏在一件普通的T恤背后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全球化的政治和经济角力,甚至还有强权和血汗。自由贸易是一把双刃剑,而受伤的却总是弱者。上个世纪,中国的棉花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血汗工厂”,数量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在早期的纺织工厂里麻木地出卖体力,政府无力保护棉农和纺织工人的利益。时至今日,中国的棉花产业仍然没有摆脱贫困陷阱,产业问题层出不穷,产业破局毫无头绪。这让他深深意识到,对一个传统产业的研究或许是一个更加沉重,更有意义的课题。
更巧的是,中国政府在2014年4月份大举改革棉花产业政策,废除了实施3年的棉花收储政策,开始在新疆试行棉花直接补贴政策。石破天惊的产业变局自然成为了支队实践的重要切入点,支队以政策为自变量,以产业链主体为因变量,重点调研了棉农、轧花厂、纺织厂、政府对于政策变动的反应,并对根据事实和数据对新的产业格局进行了预测,为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他仍然清晰的记得去年12月15日,中国大学生经济调研项目决赛答辩,“棉里藏真”抽到了15支队伍里的最后一个,当炒饭握起手麦的时候,场下的6名评委已经听了洋洋洒洒4个小时,他既没有读稿,也没有背稿,讲了实践的成果,讲了后期的跟进,他从台边讲到了台前,场下的所有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抬起头看着一个小伙讲着一个“夕阳”产业的故事。答辩的最后,另外两名队员身着队衫走到台前,音乐缓缓而起,肺腑之声亦铿锵有力:
从四月立项到今日答辩,
支队成员已携手奋战了243个日日夜夜
伟伦楼深夜的灯火,去时荒芜的铁轨
来时道路许下经世济民的郑重承诺
乡间林立的厂房,一望无际的棉田
去时风雨书写着更为深重的社会责任
南渡北归,踩下的每一步脚印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田间地头,见证的每一幅画面都值得镌刻在我们心间
实践的时光已然远去,但它带来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棉里藏真,在实践中感悟
棉花产业,在变革中前行
 
也正是这次实践,让“靠谱”二字成为炒饭心中的一根标杆。他是名符其实的极品处女座,对细节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一份采访大纲翻来覆去改了五六遍,仍然觉得访谈逻辑有问题;提交材料中的错别字、错误格式总也改不完。有这样的队长,队员们当然“深受其害”,炒饭也说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和你都是相同的,所以作为一个支队长,除了踏踏实实做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找整个支队的‘最大公约数’”。然而,正式这种严谨的态度最终让“棉里藏真”在两个赛事中笑到了最后,一字不苟的主题报告和精致的现场展示背后,是全队的无数次的修改和对于实践不懈的热情。
“实践过程中一定有非常痛苦的阶段,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七分准备,三分发挥,这才是真正十分完美的实践。”
 
(二)生活:极简至上
生活又何尝不是一次长情的实践。去年暑假还剩三天的时候,他忙完了迎新,考完了托福,迎着开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身一人,夜登华山,四小时登顶东峰,上山途中脱得只剩半袖,到了山顶冻得裹上了羽绒服。朝阳台上,看日出赋予天空不同的颜色,宁静而喜悦。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大一的他从来没有碰过Photoshop,但是现在的他可以轻轻松设计一张海报,大一的炒饭,曾为暑期实践分享会上学长学姐们精美的PPT所折服,而现在的他常兼任团队里的设计总监。百度和Google是最好的老师,多发现多实践,这是他学习新技术的最主要途径。掌握一门技术能够让你创造艺术,审美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炼的过程。
炒饭最喜欢的一个人是乔布斯,“乔布斯的信念中有一种涤荡人心的感觉。”他也极简主义的信仰者。如果下辈子再上一遍清华,他想去美院,因为在那里他能更多的是艺术和创作,能够更多地实践自己的理念。
炒饭对艺术和技术有着同等的热爱。他是经管为数不多的辅修计算机科学同学中的一员,他常说“从三一班转到三四班,我身上还流淌着信管的血液。”他的生活也因计算机而与众不同,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制作,人工智能导论,一周三四天的码代码编程序是生活的常态。这学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对他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课的两个先修要求1.数据结构 2.Python编程语言。他一个都不满足。起初拿到课程作业的时候他是崩溃的,算法看得不明不白,程序写不出来,经常和BUG对抗到深夜,四处请教大神,最终赶着DDL提交了作业。诚然,认真地辅修计算机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别人复习专业课期末考试的时候,他还在熬夜优化他的C++大作业。然而,这样的付出对他来说是值得的,不仅是以一个满分结束了他的C++课程,而且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过程。
“学习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能够用双手和大脑创造世界,这也计算机的魅力所在”。在学习上,炒饭就是这样一名笃定的实践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的不懈追求,也是他从暑期实践锻炼的品质。
 
(三)社工:风风火火
 
对于“如何平衡学习和社工”这样的问题,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发现社工做的好的同学,学习也一般比较棒。对于他来说,学习和社工就是一个整体,他以同样的热情对待学习和社工,两者的结合才是他的生活。
在团委办公室做组长的两个学期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次次的感情建设活动联络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友谊,更他对团委的感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字班迎新,每当听到四字班小伙伴对于团委的赞誉,内心的喜悦就油然而生。他在团委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的提升和阅历的增长,更是一群信得过浪得起的伙伴,一种对清华团工作的认可和信仰。
三十号楼的楼友在学期初一定见过团委的招新系列海报,这些高颜值海报就是炒饭和邹贤坤用一个暑假共同设计制作的。对炒饭来说,社会工作是大学实践的必修课,能够在一流大学一流学院的一流团委工作,他分外自豪。
 
此外,他还在校学生会内联部担任副部长,这样的交叉工作让他结识了各个院系的优秀同学,从更宽广的角度定义自己、诠释清华。(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采访、撰稿:南春星、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