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见到严梓淳,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和那格外专注的眼神。她语速不快,也没有想象中的健谈,但每一句话都很真诚,不浮夸也不过度谦虚。她有着笑容很温暖,让人没有什么距离感,反而会很想进一步了解她。在聊天中,我们逐渐了解面前的这个姑娘。
完美主义大约是理科生的标配
翻看严梓淳的朋友圈,会发现许多与“国学”“戏剧”相关的文章,她本人也是一个喜欢汉服,喜欢传统文化的萌妹子。但实际上,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当时没选文科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政治不是那么好,但实际上我很喜欢历史,尤其是文化传统方面。理科中我最喜欢物理,虽然是一个很难的学科,但真的很有趣。”在这些学科中,她最擅长的可以说是英语,“很多同学当时不是很爱听英语课,大家都觉得老师讲完型就是在‘谜之答题’,但我会习惯在这种时间自己查一下选项单词的意思,平时也比较喜欢多读一些文章,对自己的英语也是一种积累和帮助。”事实上,严梓淳在高二的时候考虑过出国。当时的她可以说身兼数职:团支书,学生会执行主席,同时参加了国学社,这些任务一堆积在一起让她“比想象中要累了许多”。她总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这个时候她也被自己的“完美主义”压得喘不过气来。“大概是初秋的时候吧,生了一场大病,那个时候每天白天上课,晚上打针输液,过了一段特别迷茫的时光,之后就决定先放弃出国”,她解释说“毕竟还有许多的责任要我去承担。”
谈起高中最难忘的回忆,她提起了她的一个朋友。“我们从小学就认识,高中的时候几乎形影不离,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彼此都特别了解。”她有些怅然的说,“如果说高中有什么留恋的话,那应该就是那种友谊了吧。”
当话剧遇见国学
说起兴趣爱好,严梓淳首先说起了话剧。与之结缘是来源于一场叫做《弹琴说爱》的话剧,当时的她是“出于礼貌”,全程都在很认真的去欣赏。但后来回想起来,她发现自己其实是沉浸在话剧的世界里了。“感觉自己很难找到这样一种,能让自己完全心无旁骛的事情。当时就觉得,自己为什么不去继续了解继续发展一下呢。”刚好,她有一位同学的妈妈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她也因此有机会出入各大剧院,看了许多更加优秀专和专业的话剧。不过要说印象最深的一场,那莫过于一次南师大学生的毕业演出。这些演出者中间并没有学表演专业的学生,完全是因为热爱走到一起,大家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站在舞台上,去表演很像样的话剧。“那可以说是他们最后一场话剧了,当时就被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击中了。”
除了话剧之外,严梓淳对于传统文化也有着极大的热忱。她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国学社,也组织过不少活动,可以说是成就感满满。但后来她这种“对一个人一个人的”去讲的形式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开始不断地反思,“感觉这种形式具有的意义并没有很大,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说到底我们的活动还是‘小圈子里的狂欢’。”而到了大学,她则开始考虑做更多的事情.“我想把中国传统服饰的这种文化传播的更远。”她提到,日本人在节日里还会穿着和服,韩国的韩服也是每个韩国家庭的“必备品”,但对于国内而言,大多数人并不认可传统服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些东西作为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载体。”她说起了她选修的一门和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这个课堂的老师有一个习惯——他在所有比较正式的场合都会穿唐装。“我当时就在考虑要不要穿汉服去上下次课”她很认真的说,“很多人对于传统服装都有误解,总认为那些服装会特别夸张厚重,但实际上传统服装中有许多简便日常的款式,这需要我们去不断向大家普及。”
大学伊始,梦想正青春
对于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她也是“非常满意”的。“我一直比较期待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课程。”严梓淳比较喜欢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之前也略略接触过相关的竞赛。她同时也觉得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很必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她从暑期学校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了信管专业上,并最终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接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比如说开发那种汉服的换装游戏,或者是把基础的国学常识做成益智类的游戏,这样结合时代特点,让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
看到她的课表,上面可以说是“卧虎藏龙”。“我不喜欢选择水课,如果我为了成绩而选择那些我并不喜欢的课程,那就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和严梓淳聊了很久,聊了很多。她的房间里很整齐,小小的空间里却装备齐全了冰箱,咖啡机这样的小电器,她说自己是在“平淡生活中体味快乐”。她总是那么真诚,对所有事情都那么认真,用短短的一篇文章很难说出她有多么优秀和特别。希望她在未来的四年中,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过着“不辜负时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