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开学季|郎昆:独立不独行

    郎昆,优秀毕业生,实践组副书记,好读书协会会长……学业和社工双优的“郎神”在生活中却是那么随和热情,积极帮助学弟学妹。而听郎昆学长侃侃而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学习生活也是收获满满,现在刚开启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八字班辅导员。

                                              image.png

学业为基:独立但不独行的四年

作为2018年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提起大学学业,郎昆认为,大学的学习和高中“一样却也不一样”:一样在于学习的本质不变,一样需要认认真真的钻研探索,脚踏实地的用知识充实自己;不一样则在于大学的自主性更强,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考题方面也不像高考那么刁钻。“大学四年仍是要以学习为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长远的‘四年规划’”,郎昆如是说。提到选课,郎昆向我们展示了他本科的成绩单,大学四年下来,他竟然修了250多学分!原来除了本科培养方案,郎昆同时修了法双和公管的辅修。早在大一下学期,郎昆便提前修了10学分的法双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就基本修完了法双的全部课程,而此时他对公管学院新增设的一门行政管理辅修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便向学校递交申请书,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再修一门辅修。这个看似“不合规定”的申请却进展地意外顺利,郎昆告诉我们:“清华的老师对本科生都特别好,虽然学校规定双学位和辅修只能修一个,但是如果你真的特别感兴趣并且用事实证明自己有能力修好,就要大胆申请,你会发现学校学院各方面都会给你提供帮助。” 同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郎昆提醒学弟学妹们要“独立而不独行”,平时自律自制,独立自主,但在生活中不“独行”,多多和辅导员、同学们交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讲座,“做一块清华园里的‘小海绵’,积极主动去吸收各种知识。”

“跋涉千山万水”的实践路

image.png

经管实践有句口号“跋涉千山万水,洞明世事人情”,大学四年来几乎每个假期郎昆都走在实践的路上:大一的情系母校、寒返调研;大二前往辽宁调研清华选调生的发展,前往小岗村和南塘合作社了解农村发展,赴东盟五国了解人民币在当地的流通交易现状;大三前往甘肃白银进行读书类支教,来到贵州安顺发砟村协助当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四先后前往山东菏泽、贵州贵阳、甘肃定西等地开展精准扶贫相关的实践调研。

谈起实践的收获郎昆也深有感触:“总结下来,实践的意义就在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利用假期时间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在他看来,实践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联系当地调研单位、规划行程安排、处理突发情况还是撰写调研报告,对每一位参与实践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管学院也力图将社会实践打造成本科生的第二课堂,在郎昆看来,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只有我们真正走进基层,才能了解真实的社会,才能客观地解读中国的故事。”

image.png

学长还一手创办了公益组织“平城知行社”。大一返乡期间,郎昆参与了情系母校活动。“当时我在想,既然情系母校这么受学弟学妹的欢迎,为何不把它推广出去,辐射到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区县高中?”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着手组建了一个公益社团“平城知行社”,目标服务于家乡山西大同地区的教育事业。“平城”是大同的别称,“知行”寓意大学生今后想报国济世,就要做到修学储能,做到既读万卷书——“知”,又行万里路——“行”,故名为“平城知行社”。三年多来,郎昆的“情系母校”一直在路上:社团吸引了来自二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160名在校生的加入;他带领团队累计为当地高中生举办60余场公益讲座,内容涵盖励志讲座、备考攻略和高中具体科目的学习方法,直接受益高中生达15000人次;团队还累计为两所乡镇中学筹集图书2800余册,建成了两间公益书屋……在实践中,高中期间“只知道闷头读书”的郎昆却结缘了公益,而他的公益之行,还在路上。

长远规划,学会取舍

郎昆认为,大一上学期最主要的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稳扎稳打,保持平常心态,在此基础上在不断尝试摸索中为你的大学四年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其实,人生能有多少个四年呢?大学四年更是格外珍贵,做好长远的规划能帮助我们为这四年梳理出一条主线、一个逻辑,四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的本科生活,是逻辑清晰的一条枝叶繁盛的主干道,而不是被繁杂的一件件小事拼凑剪接而成。而有了长远的规划,有时就难免要为了长期的目标牺牲短期目标,就像郎昆在大一下就开始选修法双课程,短期来看成绩单可能不那么好看,甚至会影响到交换申请,但在郎昆看来,这就是取舍,一种愿意为了长远规划牺牲短期目标的大气和坦然。

最后,郎昆还提醒我们在大学期间即使学业再忙也一定不能忽视了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大一时几乎一个月回一次家的郎昆学长如今感觉越来越忙,“以后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像我现在其实特别想假期多在家待几天,但是学校里有课题组的任务,有辅导员的工作,还有各种社会实践,有时候实在抽不开身”。其实大学里的很多事情父母可能不懂,可能无法给我们提供太多细节的指导,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能提供帮助,即使只是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也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大学之初就能和父母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你们就拥有了一套共同的话语体系,他们未来便更能理解并支持你今后做出的选择。”

image.png

 

“长远规划,有所取舍”是郎昆学长一直强调的,最后他引用了李稻葵老师的一段话寄语经管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最让我揪心的是学生们一旦进了金融系这个拥有全国三分之一高考状元的系,聪明的孩子们互相攀比,比的是短期目标,比如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严重,这就好比是足球场上所有队员都挤在对方禁区里寻找临门一脚的立功机会,聪明孩子聚在一起反而有可能彼此耽误前途。”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