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毕业季 | 冯丹:撕掉标签,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image.png

 冯丹,2015级本科生,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三十九届经管学院学生会主席;曾任体育部干事、内联部部长。大三上学期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换;大三暑假于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实习。毕业后前往春华资本工作。

 “只要目标清晰,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即使路途不易,努力向着那个方向前进,也终于能去到想去的地方。只求路上不要丧失了志向、信心、决心与勇气,不要辜负了我们“经世济民”的院名。”这既是冯丹学长对经管学院同学们的箴言和希冀,更是冯丹学长四年大学时光的心路历程。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和介绍自己家乡“阳光也很好”的冯丹学长聊了起来。冯丹出生在四川省最南端一个以钢铁闻名的城市攀枝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比大凉山还要偏”。他介绍自己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我是双胞胎,我妈当年生我的时候早产,结果胎间输血,大的生下来多血浑身彤红,就叫做‘丹’;小的生下来浑身青白,就叫做‘青’。所以我叫冯丹,我弟弟叫冯青。丹青,我父母也是希望我们都能活出自己的色彩。”

兄弟俩从小成绩都很好,初中毕业后双双从攀枝花考到成都七中念书。高中,冯丹参加化学竞赛,获得了全国金牌,又回到学校参加高考,成为了四川省当年的理科加分状元。高考后,他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弟弟冯青也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image.png

兄弟俩第一次到清华报道,其中图右为冯丹,图左为冯青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不过,进入大学后,面对身边都是同样优秀的同学,冯丹坦言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其实我到新环境适应能力一般,刚进来发现大学生活与高中如此不同,听别人讲各种过法也觉得眼花缭乱、无可适从”。“但后来是认为不去想那么多,做学生就先把学习搞好,所以觉得‘大一’其实过成一个‘高四’也无所谓”。他按照高中的学习方法学大学的知识,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归纳总结、考前复习刷题,每天晚上一个人去六教自己给自己上晚自习。一学期下来,他“自己也没想到”成绩会排在全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至今。

冯丹热爱体育,运动是他学习之余重要的调剂,同时也意料之外地开启了他社工的大门。一进学校,喜欢运动的他就加入了新生篮球队、游泳队,新生运动会也去跑步、跳长绳。“那时跳长绳我是我们班摇绳的,新生运动会结束后体育部带我们班的学长觉得我还挺踏实的就叫我去马杯那个队伍。不过后来又来了两个更厉害的同学负责摇绳,但学长看我每次训练不缺勤不迟到的,就没忍心让我离队,而是转而负责一些后勤工作。我就每天训练前在群里发通知统计人数、每次训练带绳、跳的时候给大家计数、买水买香蕉啥的。时间长了我也能给大家提提建议该怎么跳、跳了好成绩鼓励大家,大家有事不能来也跟我请假,慢慢的我就成了‘领队’。”结果很幸运,那年这支队伍打破了校纪录获得了马杯冠军,后来还参加了首高。

image.png

长绳队赛后合影

青春、友谊与梦想万岁 

大一下,自然而然地加入体育部后,冯丹又跟着学长带健美操队,同样获得了马杯冠军。后来的几年里,只要人在清华,他仍会关注长绳和健美操两个队伍的训练,并一直保持着甲组冠军的成绩。

除了带队伍,冯丹自己也参加小马杯的比赛。那个学期,他每天下午下课就去东操跑一个小时的步,完了跟大家一起吃饭,晚上再去上晚自习,早上有时还早起跑6公里。他说那段时间生活虽然单调,却很纯粹。凭着真诚友善的态度,他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和学长学姐,大家也都热心地给他很多帮助。不过,那年经管并没有赢得马杯,回想起来,他说“当时还真挺郁闷的”。“不过现在想来其实结果输赢都不重要,不管是大一的失利还是后来的三连冠,我们都收获得一样多。”他微微笑道。

 

image.png

万米接力队赛后合影

大二机缘巧合地,冯丹没有留在体育部,而是去到内联部担任了一年的部长。这一年他主导了新生迎新、学生会迎新、学代会等活动,也经历了学生会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更重要的是结交了日后同他一起“创业”的挚友。大三,冯丹和当年学生会的很多朋友一起,竞选了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团。大四一年里,冯丹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学生会各方面的建设,既期望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又注重学生会内部的情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说起冬情、马杯和各种活动中的趣事,冯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总结道,“大四做这一年学生会我觉得很值得。创业虽然艰辛,但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和难忘的青春回忆,自己也有很多成长。”冯丹说,“特别感激主席部长团和在学生会遇到的每一个人,也由衷地祝愿大家万事顺遂、前途光明。”

人生不止是一场赛跑 

除了强身健体和缔结友情之外,冯丹说体育带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的收获,特别是竞技体育那种“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我记得印度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校长有一句话叫‘Life is a race’,这么说肯定不对,但其实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觉得人生实际上比赛跑要麻烦得多,应该是‘Life is more than a race’——跟赛跑相比,人生第一没有固定的终点,需要自己确定目标和方向;第二人生没有固定的跑道,确定了要去哪儿,你还得决定要怎么过去。但其实给定了终点和赛道,人生就跟赛跑差不多了;比如对于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年轻读书时大家方向和路径差不太多的时候。”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点憨憨的”,他笑道,“如果用影视人物形容的话,可能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或者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不过,他也说现在自己越来越不只专注于“跑”本身,而开始更多思考终点和赛道的问题。“如果非要说,人生可能像场马拉松,还是越野的那种。需要一边埋头拉车,一边还得抬头看路,且行且思。”

Its not about you. Its about those who came before you and those who will come after you.

职业发展方面,冯丹也有很多经历和收获,而他说这几年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就是有幸成为了SEO在清华的首届成员。SEO是一个为来自偏远地区同学的职业发展助力的公益组织。在这里,冯丹自大一起开始上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了解行业知识、准备求职文书和学习实习技能等,更提前开启了职业发展意识。冯丹觉得SEO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敢闯敢拼、做到最好的“SEO精神”——回忆起大一暑假时找实习的经历,冯丹说他当时写了一封求职信题目就叫“Although I am a freshman(虽然我是大一的)”,大意是“可能我会的知识并不多,但我为人真诚、踏实肯干,学习能力也不差,希望能获得一个锻炼的机会”,然后有机会就到处投递,没想到还真有公司联系说让去试试。“我跟很多说找实习困难的学弟学妹讲你投一百封简历一定能找到实习,关键是很多人才投出去六七封就选择放弃了。”

求职路上,他面过无数次试,也或因为经验不足、或因为表达能力不强、或因为英语不够好而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而是仔细反思,再继续努力准备下一场面试。“还有一次一个学弟问我某次面试要不要穿正装,我想也没想就说‘我也不知道要不要求穿正装,但如果是我不管什么面试我肯定会穿正装。’我想这也是SEO精神带给我的改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冯丹对SEO的价值观也非常认可。“SEO做的事在今天的社会难能可贵,这给人一种使命感。我非常感谢SEO陪伴我走过大学四年,一直为我提供辅导和帮助,我也一定会把这种帮助和理念传递下去。”

撕掉“标签”,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年级第一、学生会主席……很多人觉得冯丹身上有很多闪亮的“标签”,但冯丹却说自己并不这么看。“不瞒大家说曾经我也经历过只想拼凑一张漂亮简历的阶段。但特别是在大三暑期实习之后,我开始认真反思剥去这些‘标签’自己到底还剩下些什么。”“如果说思想上、行动上泯然众人,那也只是优秀的绵羊,简历再好也无济于事。”冯丹说,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时迷茫的他没有申请“特奖”这个他曾经以为的大学目标。“大一时一次和辅导员的谈话后我无意中把特奖作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但经过这些年的成长,现在看我觉得它不过只是另一个‘标签’而已。当然,不是说荣誉不值得争取,只是如今我觉得高远的志向、坚毅的品格这些是比‘标签’更为根本的东西,不应该本末倒置。”

清华经管印记

回顾四年,波波折折、起起落落,但冯丹觉得最大的收获,还是清华和经管的教育本身。“本来高中时我以为自己会去北大的,但或许是命运让我来到清华,而如今它已在我身上打下烙印。”冯丹说,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现在是他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全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文化,概括起来就是“君子”文化。这两个字包涵了谦逊内敛、包涵了行胜于言、包涵了家国情怀、包涵了功成身退……还有太多深厚的底蕴,“既告诉了我们要做什么,又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

除了学校的文化之外,他说经管学院的教育也令其受益匪浅。“一方面,朱院长写在院墙上的话奠定了学院存在的意义,也鞭策着我们这些学子时时不能忘怀;再有通识教育也使我们未来更具综合的战略思维和眼光,去做出更大的成就。”冯丹说,“我的理想,是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乃至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然而未来太远、人生很长,其间的路究竟具体要怎么走,二十多岁的他现在也还说不清楚。眼下,冯丹说他还是打算先去业界工作一段时间,“一来年轻人在社会中能得到锻炼,二来实际观察和参与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最后也是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但言及长远,出生于1997年的他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生得特别好,五十岁之前就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五十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与文明向前迈进。”

“正如支持我走到今天一样,只要目标清晰,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即使路途不易,努力向着那个方向前进,也终于能去到想去的地方。只求路上不要丧失了志向、信心、决心与勇气,不要辜负了我们‘经世济民’的院名。”冯丹说这话几年间他已反复写过,今天放在这里仍然未曾丝毫改变。

四年本科即将过去,冯丹觉得像是又一个阶段的结束。大三时,冯丹曾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换,弟弟冯青也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交换,一家四口分处世界各地;大四,作为清华案例队的一员,冯丹也曾多次去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参加比赛,进一步开阔着自己的视野。回望来路,想起小时候从攀枝花到成都要坐14个小时的火车,自己从闭塞的环境中一路走来,从攀枝花到成都、从成都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展望前方,还有漫漫长路留待他去闯。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冯丹收拾整理,很快又将再次出发。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采访 / 撰稿:史天乐